10月20日,歐洲航天局試圖第二次登陸火星,尋找火星生命的探測器“Schiaparelli”失聯了,這是時隔12年后,歐洲航天局探索火星生命的野心再一次被無情澆滅。12年前,承載歐洲航天局火星生命探測任務的獵兔犬2號降落火星,卻杳無音訊,下落不明,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經典段子:話說獵兔犬2號失蹤后,英國請求美國的火星衛星看看是怎么回事,衛星拍下幾張照片,傳回來一看,獵兔犬2號的屏幕亮著,中間寫著一行字:已重新啟動,請按任意鍵繼續。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直到2015年,經由MRO上所搭載的高分辨率成像科學設備拍攝到的圖像分析,才發想獵兔犬2號已安全登陸火星,但太陽能電池板未能完全展開,而通信天線被壓在電池板下,導致其無法與地球取得聯系。 截止2014年底,世界各國火星著陸探測任務一共進行了19次,完全成功僅7次,成功率不到50%。除了第一個登上火星,只活了20秒就被沙塵暴摧毀,沒有發回一張照片的前蘇聯火星3號探測器外,其它著陸器均來自美國NASA,目前仍在工作的僅有機遇號和好奇號。2011年,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螢火1號”搭載俄羅斯探測器準備飛赴火星,卻因俄羅斯探測器變軌失敗滯留地球附近,出師不利。 和人類飛往金星的探測器21次成功著陸14次相比較,為什么火星著陸如此危險,成功率這么低?筆者認為有三個原因:一是火星大氣比金星稀薄得多,著陸器控制難度大,技術復雜;二是火星距離遙遠,通信困難,只能使用自動系統降落,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都可能導致任務失敗;三是各國航天技術發展不平衡,在前蘇聯退出競爭后,美國已是當今世界太空探索當之無愧的霸主。對金星的探索主要是前蘇聯在搞,美國則似乎沒什么興趣,所以著陸器都是前蘇聯的早期探測器,由于金星氣候惡劣,探測器工作時間很短,不像火星著陸器能讓我們掌握更多資料。 Schiaparelli雖然失去聯系,但其電池仍可支撐十天的運行時間,歐洲航天局依然在試圖與其取得聯系。不過一個“好”消息是,Schiaparelli的降落地點是美國火星車機遇號的附近,也許可以讓機遇號發揚國際主義精神,趕過去瞅瞅究竟是怎么回事,說不定隨便按一下就可重新啟動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