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中國地名大會》的,一定會感慨,原來樸實的地名背后藏著無數的故事和豐富的人文底蘊。 比如,當需要辨別方位的時候,就要用到東西南北之類的文字描述。我們現在也經常用東西南北表示方位,不過,東西距離和南北距離,在古人看來是不一樣的。不信的話可以看看下面幾個成語,比如說東張西望,東拼西湊,走南闖北,南征北戰,南轅北轍。 根據這些成語的意思,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東西指的是比較近距離的,大概包括了眼睛可以看得到的范圍。相比之下,南北所表示的距離就遠得多了,一看就知道要走一大段路程,有些甚至要翻山越嶺才能到達。 也有用五行以及陰陽來表示方位的。我們知道,五行中東方為木,南方為火,北方為水等。不過古人覺得直接叫水門、火門,聽起來不順耳,不夠好聽,就換了一種命名的方法。 古人的文化造詣可高了,于是五行就轉化為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比如,有些城市有朱雀大街,朱雀橋,意思就是這條街、這座橋在城市南邊那一塊。而皇宮里有玄武門,意思就是在北門那里。 那么陰陽又怎么表示方位呢?只要用一些常見的地名,比如說漢陽,洛陽,漢陰,江陰等等來舉例,就可以略知一二。 古人規定把水的北面稱為陽,水的南面叫做陰,所以漢陽就是在漢江的北面,漢陰就是在漢江的南面。而洛陽自然就是在洛水的北面,江陰則為長江的南面。 水柔,山剛,山的陰陽和水剛好相反,也就是說山的南面為陽,山背為陰。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地處北半球,太陽偏南,太陽照射下來之后,南邊容易曬到太陽,而北邊經常曬不到太陽。 就拿衡陽,咸陽,貴陽來說,一個在衡山之南,一個在貴山之南,而咸陽更是特殊,在渭水之北為陽,山之南,叫山水皆陽,故稱咸陽。 說到地名,我們還會經常聽到以丘、陵命名的,像封丘,馬陵等。兩者究竟有什么區別呢? 古人把小的山堆稱為丘,而山堆大了就又叫陵,比如桂陵,武陵。而河南的商丘,河北的任丘,內丘,山東的安丘,山西的靈丘等,都是看到平原上有小的山堆而起名的。 這就是地名里深厚的歷史底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