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摘 要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江蘇作為我國東部的經濟發達省份,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潮流中,要主動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加強同浙江的兩翼聯動,更好輻射和帶動安徽發展,緊緊圍繞共推市場一體化、建設綜合交通體系、打造長三角產業創新共同體、實現生態綠色協同等重點領域,在促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努力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設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編制實施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印發,標志著長三角地區邁入了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不是一樣化、統一化的發展,而是要改變區域內的惡性競爭狀態,突破行政單元的束縛,實現各類資源的自由流動,高效運轉。三省一市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加強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的協調,實現區域協同發展和多元化發展。 實現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 發展的江蘇新作為 一是建立統一的市場標準,制定主體數據共建共享方案。加快出臺統一數據資源目錄和數據接口標準,確定數據需求清單,統一采集、歸集數據,制定安全策略和安全措施,明確管理權限,共建以“覆蓋全區、全面匯聚”的長三角地區市場主體基礎數據庫。 《長三角地區市場體系一體化建設合作備忘錄》 簽署現場 二是建構統一的服務平臺。加快探索建立統一的區域市場規則體系,推進區域標準化合作和標準化體系建設。統合數據資源,形成統一的經濟社會數據統計、發布和分析平臺。結合各地優勢,成立各類專業化、跨區域的共享服務平臺,在法律法規、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企業融資和合作、運輸物流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服務。 三是健全一體化市場融合機制。各級政府要減少人為分割市場導致價格信號扭曲的行為。進一步完善政府信用體系和政務公開體系,實現政府間的互信、互通。推進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推廣“科技+制度+保護+誠信”治理模式,促進規則透明、競爭有序、資源共享。 一是協同構建快速交通體系。協同推進跨域高速公路聯網運營,加快推進北沿江高鐵過江通道布點、布線論證,加快建設東西向高鐵大通道;主動對接上海機場訴求,強化兩地分工與合作,加快推進南通新機場建設;以上海為中心,推進上海輕軌路線北向跨江延伸,聯網并線,協同加強上海都市圈城際軌道交通網建設。 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示意圖 二是協同構建航運物流體系。加快在港口集團層面簽訂合作框架協議,與上海港、安徽港群、寧波-舟山港建立港口聯盟,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共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發揮南通在集裝箱運輸和江海聯運功能中的巨大潛力,努力推進通州灣“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建設。 一是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生產要素對接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轉變,推動先進制造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加強傳統產業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融合,積極發展共享經濟、數字經濟和現代供應鏈等新業態新模式。 二是積極參與長三角產業協作。主動強化與上海的產業協同,發揮江蘇產業體系完整優勢,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的“最佳試驗場”;疊加上海金融業高度發達、江蘇實體經濟基礎雄厚的優勢,協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之重器”和大企業。推進江蘇與浙江信息技術企業的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 ”等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江蘇物聯網建設。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 三是共建長三角創新共同體。著力提升江蘇的原始創新能力和高科技成果轉換能力,加強對關鍵性技術的協同創新和突破攻關,聯合成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長三角雙創示范基地聯盟”。加快落實好《助推G60科創走廊更高質量發展共建協議》,積極打造“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南京江北新區、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等創新功能區建設,與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實現聯動發展,合力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功能示范區。 一是加快跨域規劃對接,協同打造生態經濟帶。推進滬蘇浙皖協同打造長江生態經濟帶,滬蘇協同打造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蘇皖協同打造江淮生態經濟區和淮河生態經濟帶,構筑長三角綠色發展新空間。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示意圖 二是完善聯防共保機制,推進生態跨域治理。在環太湖、沿海、環淀山湖、蘇南丘陵等跨界地區,積極推進產業政策、生態補償政策、節水環保政策跨地協調,全面優化滬蘇浙皖在長江、運河、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方面的頂層設計。扎實推進“沿江化工污染和長江口沿海化工污染同步整治、長江經濟帶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同步控制、化工圍江和其他污染圍江同步治理、支流入江口和入江支流同步管控”。加強沿江、沿海、沿河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與監管。強化沿海灘涂濕地資源、岸線資源保護力度,逐步完善岸線有償使用、退出機制,提高岸線集約利用度。 作者簡介 劉峻源(1987— ),男,江蘇啟東人,南通大學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與區域規劃。 聲 明 |
|
來自: wujinlan吳金蘭 > 《長三角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