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依賴電動車硬件,而電動車的優勢又依賴技術儲備。特斯拉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在2015年為18%,到2019年Q4逐漸降低為4.7%,但已在電池管理、儲能、材料和自動化生產等方面有充足的技術儲備,并且正進一步產業化分攤成本,如特斯拉開始自己生產圓柱電芯電池。科技企業逆襲快速增長的機會多來自技術發展,特斯拉就是其中一例。但盡管在模式上有諸多認可,特斯拉如何能長成蘋果的規模,是另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截至2019年底,特斯拉自由現金流10.1億美元。而據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約瑟夫·斯帕克統計,在標普500指數名單的股票里,能以10億美元自由現金流為基,連續10年年增長30%的公司只有三家,即蘋果、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字母表。換言之保持目前增速本身就將是個奇跡。據人稱“估值院長”的紐約大學教授阿斯瓦斯·達莫達蘭估算,特斯拉如果想保持900美元股價,應當具有大眾汽車的收入規模 蘋果的利潤率。特斯拉距離這個看上去不太可能完成的奇跡還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