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歐陽詢的楷書、歷代特頌的較多,認為歐體“清正秀健,古今一人”“骨氣勁峭,法度嚴整、”正因為如此,初學者必須掌握歐體的臨寫要點根據歐體特點,我今天重點講講運筆方面。運筆是千古不易之事,書法說到底是筆的運動軌過,也就是說是毛筆運行所留下的痕跡運筆是否得法,取決于起筆、行筆、收筆三個步驟,現分而述之。 起筆藏露結合 起筆對一個字有相當大的關系,它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起筆有藏鋒和露鋒之別。藏鋒,是常用的逆鋒行筆就是說,下筆時第一個動作與行筆的方向相反、或用機對相反的方式起筆,使鋒尖藏于點畫之中,飽滿含蓄,達到中鋒行筆的目的,不露痕跡,產生一種圓潤的效果,藏鋒大多使用圓筆。 所謂露鋒,一般是相對藏鋒而言,在起筆的過程中,不作逆入法,順勢而下,以側取勢,鋒芒外露,產生的效果是如刀削斧劈,姿態變化多,充分展示其力度。歐體起筆猶為明顯是露鋒,方筆居多,其力度自然突出露鋒的特點是使用方筆的結果,在筆畫的外形上有尖起、方起、曲起、仰起等多種姿勢。 行筆中鋒為主 起筆至關重要,但行筆切記不可輕視,若行筆中法、斷續不勻,筆堂下貫氣,是失敗的。行筆如古人所言: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在中鋒行筆的過程中,使筆尖盡量接觸紙上,屏住氣、速度均勻地行駛,寫出來的筆畫有一種厚重的質感寫楷書以中鋒為主,適當地摻入些側鋒,也是別有一番情趣的。側鋒不等于偏鋒,側鋒大都用于縱筆、側鋒的特點是以側取勢,這樣易于鋪毫。盡管毫偏于一側,但作用點仍然在行筆的中心線上;在收筆時,月于有豎右鉤、左鈞,如:“月”、“民”等字,還有橫折鉤的如:“目”、“具”等字、用的都是這種方法、 收筆主次得當 任何筆畫多的字,都有主筆和次筆、主筆起到一個字的平衡作用,是一個字的主心骨,譬如“為”字,當中的橫折鉤是主筆,要把主筆的收筆寫得扎實有力,不然撐不住整個字。次筆既然處于次要地位,在收筆時,往往在技法處理上有別于主筆,貴在圓潤與靈巧。表現出情趣感,如“三”字的第一、二橫筆畫相對第三橫的主筆來說,就要寫得較短和較圓熟,不然長短一致、粗細一般必然導致呆板和缺乏意趣。 收筆是一個字的最終環節,它關系到整個字的結體態勢、收筆把握得當,自然會達到理想的境界。如收筆不妥,勢必會造成不如意的結局。古人對收筆十分重視,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說:“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收筆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護尾,還為了啟后,使筆墨的氣的貫通。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清代黃自元總結的間架結構一百二十八法。 歡迎大家點贊關注,我是枚書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