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好好思考》有一段時間了,概念比較多,有的章節反復看了好幾遍。 這本書是成甲老師繼《好好學習》之后,在2019年10月新推出的。 成甲被稱為“中國最會學習的人”,一邊開公司一邊開設說書專欄,是“得到”app的人氣講師。 為了研究思維模型,他花了兩年多時間和各行業高手交流,閱讀并分析思維模型鼻祖查理芒格的文章和傳記,甚至還和查理芒格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很多看這本書的朋友,估計跟我有一樣的痛點: 輸入越來越多,收藏夾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卻感覺信息還是碎片狀,未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我們總說事物都有底層邏輯,但它到底是什么?怎么提煉出來? 解決問題,有時憑借經驗也可以處理的很好,但又總覺得不成章法。效率低,輸出更是沒有系統。 讀了這本書,找到問題所在:即缺乏思維模型,尤其是多元思維模型。 01 什么是思維模型 思維模型是大腦中用于解決問題并做決策的一個模板。梁寧說,思維模型就是思考問題的套路。 多元,顧名思義就是不同角度,不同學科,不同緯度的思維模型組合。 舉個栗子,就像小孩子都喜歡玩的樂高。拼裝一個樂高小人,就是一個簡單的模型,大概只需要兩三步就能完成。 而組裝一個樂高世界,組成不僅有人、動物,還有各種建筑和交通工具。是一個系統的拼裝組合。 多元思維模型的建立有兩個底層邏輯。第一個是積累經驗型學習,第二個是深度思考型學習。 經驗積累型,是通過在實踐中不斷試錯,優化解決方案,從而提升決策能力。 由于每個人的閱歷、經驗、知識水平等各不相同,導致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同。 這,直接決定我們對問題的認知,也影響解決問題的效率。 深度思考型認為我們不需要重復造輪子,關鍵我們是否能從貌似的新問題中,洞見問題的本質。前人已經總結了很多高效的方法和規律。 畢竟問題都有同構性和相似性,如果用基于科學和規律的思維模型替代基于個人有限的經驗。 那等于更新迭代了我們的認知系統,就像電腦升級系統一樣。突破成長瓶頸,進入陌生領域,也能快速進行知識遷移。 正如羅振宇在一篇文章中說: “只要是人類的思維模型,都必然體現的是一個殘缺的世界,都必然忽略了真實世界的某個部分。當絕大多數人在用某種模型思考問題的時候,你能在關鍵問題上用不同的模型思考問題,你就容易獲得認知優勢。” 02 思維模型的四個層次 前邊說了,掌握思維模型是為了有效解決問題,思維模型又是基于科學和規律的解決問題總結出來的。 這簡直有點雞生蛋,蛋生雞的意思。那到底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并且去提煉出思維模型呢? 書中幫我們總結了,多元思維模型解決問題的4個層次。 第1類是經驗技巧類策略,這個往往源自于個人有限的經驗,比如有些諺語;第2類是歸納提煉的方法流程,比如麥肯錫工作法;第3類是基于科學的方法驗證過的學科原理和規律;第4類是哲學視角,有效的思辨思考問題的方式,是最影響底層基礎認知的模型。 當然這4種層次并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使用的環境和條件不同。基層員工,基礎工作比較多,那可能掌握第1類和第2類思維模型,就可以解決具體問題。 但想要成為更高的管理者,就要對學科原理和哲學視角投入更多精力,因為需要在宏觀大局上,找到全新的解決思路。 這里提到了一個棱鏡法,去分解問題。 牛頓借助三棱鏡,把太陽光分成紅橙黃綠藍靛紫。那我們看問題時,也可以通過這個方法去追問,答案背后的不同層次。 03 掌握思維模型的方法 如何學習和掌握思維模型,作者用了閱讀、工作、超一流三個維度詳細拆解,講了很多實用的方法論。 讀書 查字典法、關鍵詞法、知人論世與思想地圖法。 查字典法,即把厚厚的工具書當作字典來用。遇到問題去查解決方案即可,不需要把所有的內容都看完。 用20%的時間來閱讀,80%的時間來思考。快速瀏覽或者看目錄,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讀完去思考:為什么剛這個點對自己有啟發。這個啟發點是否可以用在生活中。 這個方法一般針對單一概念。比如,在書中看到錨定這個詞有興趣,可以思考該理論能用在哪些案例上,思考它是用來解決什么問題的。 錨定,是說人們不清楚事物的價值,需要選取參考對象來估值。那這個概念顯然是用來解決“如何定價”的問題。 關鍵詞法是先思考一本書要討論的主要問題,再尋找相關關鍵詞,最后厘清關鍵詞之間的關系,以及關鍵詞是以什么邏輯來解決問題的。 這種方法便于尋找更系統的思維模型。 知人論世與思想地圖法,是要我們思考問題時,要考慮研究對象所處的背景和時代,透過文字觀察字面沒有的信息和思維。 本質是要理解一個思維模型的產生條件及適用邊界。 舉個栗子,我們在盤點華語音樂的時候,總會提及2000年是諸神時代,產生了很多好歌手和音樂作品,判斷標準通常是作品的傳唱度。 以此為尺,會得出當今華語樂壇撲街,沒有好歌手和好作品的結論。 但是,數字音樂的發展,娛樂環境多樣化和消費群體的分層,已經很難有跨越各個層級的現象級音樂作品。 工作 有的人工作時間很短,卻能快速成長進步,關鍵是他們善于挖掘隱性知識。找到別人的優勢策略,把這些轉化為自己的顯性思維模型。 隱性知識是指我們在做事中積累的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經驗。 作者在這里提到了做會議紀要和工作筆記。舉了知名投資人傅盛剛進360時,為周鴻祎做會議紀要的故事。 這段經歷讓傅盛記憶深刻,并且有總結說:寫會議紀要不僅是為上級服務,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整理、提煉、反思、深入思考別人思考和決策的方式,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 這讓我想到14年,做創業自媒體時的工作經歷。 每兩周組織的線下百人活動,分不同主題,邀請行業大佬分享,我要現場做速記及時出內容報道。 這讓我快速了解各個熱門領域,以及他們的營銷玩法。所以后來,即使在面對沒有實踐過的行業,我也可以很快看清商業邏輯,保持清晰的運營思路。 這里作者提了一個很實用的五星筆記法,發現自己以前做筆記就陷入單純記錄的誤區。 做筆記并不是記錄一下別人的想法和觀點,而是要通過筆記發覺對方話語背后的思想、邏輯,從而改進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五星筆記法,就是在每次做筆記之前先畫出一個五角星,每一個角都代表一個問題。只有全部把這5個問題回答完畢,筆記才算是做完了。 這里舉了一個KTV的案例。 去KTV玩沒有錢,隨便進一個包間,說是隔壁的玩大冒險輸了,懲罰就是過來唱歌。結果就這樣唱了20幾個包間,還免費喝了酒。 這個笑話用五星筆記法拆解深挖: 1、講了什么問題-沒錢時怎么免費唱K 2、解決問題的邏輯是利用熟悉的大冒險游戲獲免費機會 3、啟發是創造了一種價值交換機制。局限是不斷換包間有可能被識破的風險 4、提煉的思維模型是在直接資源不足時,如今借助產品或者組織創新,利用已有資源,實現自己目的的策略 5、啟發是記錄下沒有資源時解決問題時,可以考慮此策略,整合價值交換 超一流學習法 “超”即超級人脈。高效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可以直接向高手求教。《思考致富》的作者拿破侖希爾認為,擁有一個掌握專業知識的智囊團,比自己擁有知識更重要。 書中也舉了《朋友圈的尖子生》作者小馬宋與羅振宇建立聯系合作的案例,來講了尋找超級人脈的兩種模式。 “一”是指對提煉的思維模型要能夠舉一反三。牢牢記住,從多個思維模型復習一個;把一個思維模型用在多個場景,理解深。 這里提供了一個掌握思維模型,聯想到應用場景的方法:撲克牌法。 把要掌握的思維模型的用途記在卡片上,記錄遇到的可以對應的問題。用卡片反復思考,訓練應用相關思維模型的敏感性。 “流”就是各種實踐練習,達到行云流水的級別。還是講了刻意練習的重要性。 04 多元思維模型知識體系 要創造性的解決更復雜的問題,就要培養更高階的能力,即建立跨學科的多元思維模型知識體系。 而跨學科學習,關鍵不是學習更多的知識,而是找到不同領域間面臨的共同問題,在處理這些相似問題時,不同領域有哪些有效策略可以相互借鑒。 比如,每個階段都會出現不同的流量風口。 從博客時代、論壇時代到雙微時代,又到現在的小視頻和私域流量,但面對的問題從來都沒有變過:一是如何持續創造高品質內容;二是如何做粉絲轉化。 所以一開始就有運營思維體系的人,換了平臺照樣可以玩的風生水起。而能保持高品質內容輸出的人,知識結構本來也比較多元。 05 結語 認知決定高度,人和人的差別本質在于思維認知的差別。 正如成甲老師在最后總結中說到:“世界的經濟發展越來越進入創新驅動的領域,而創新驅動的本質是認知驅動。未來,只有高認知的人,才能占據競爭的優勢。而多元思維模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所有人都有可能憑借自身努力,提升智慧認知的渠道。” 當然,他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掌握多元思維模型的完整工具箱。但,方法和工具永遠是“術”的層面。 而“道”是,真正能夠用好多元思維模型的人,首先是一個充滿好奇的人,對很多關于人類的知識都會感興趣,渴望找到背后的原理,探索生命的真相,解決問題的本質邏輯。 所以,也不要太功利的去只研究“術”。 做一個長期主義者,保持好奇心,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敏感,好好思考,提高認知能力。保持向上生長。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