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12月,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座像在云南省彌勒縣錦屏山彌勒寺落成。這使得錦屏山彌勒寺名聲大噪,佛教徒為之敬仰,慕名朝拜者倍增。我心儀已久,決定從石屏專程到錦屏山彌勒寺去,作一次虔誠的拜謁,從中領(lǐng)教佛教的真諦。 臨行前,母親再三叮囑,一定要為她老人家燒香還愿。母親雖然不是佛教徒,卻樂善好施,樂此不疲。 庚寅年仲春的一天,在彌勒縣文聯(lián)楊副主席的陪同下,我和四弟一行三人前往錦屏山彌勒寺拜謁彌勒佛。 回到石屏,我隨即寫了《拜謁彌勒佛一一登臨錦屏山記》(發(fā)表在《彌勒文化》2010年第3期上)和《彌勒長聯(lián)》,記錄下此行的所見所聞。 現(xiàn)在,我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彌勒長聯(lián)》(龍門對)制作成此文與大家一起來分享。 ![]()
![]() ![]() 拜佛來信徒恒河沙數(shù) ![]() 四院恢弘 ![]() 布袋佛無朋碩大? ![]() 香火繚繞 ![]() 佛笑朝夕 注釋: 【山似佛】錦屏山像一尊端坐著的彌勒佛。 【恒河沙數(shù)】佛教用語,形容數(shù)量多如恒河里的沙粒一樣。 【四院】彌勒寺?lián)碛写蠓稹⒋筮\、大雄、大智“四院”。 【五相】彌勒寺匯集了彌勒強巴相、彌勒思維相、彌勒仙光相、彌勒布袋相、彌勒天冠相這五種彌勒塑像。 【無朋碩大】即碩大無朋,形容無比的大。1999年12月,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座像在錦屏山彌勒寺落成。 【贊嘆】梵唄,亦稱贊唄、梵樂、梵音、念唱、佛曲、佛樂等,是佛教徒(確切地說:是指出家人或主持)舉行宗教儀式時在佛、菩薩前歌誦、供養(yǎng)、止斷、贊嘆的頌歌。 【說法】佛教說佛能現(xiàn)三十二種身形,向眾生說法,稱為“現(xiàn)身說法”。 【眾生】對人和一切有情識生物的通稱。包括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道。 【佛泉】彌勒寺巖縫中噴出一股清泉,傳說飲此水可祛病消災(zāi)、延年益壽。 【法輪常轉(zhuǎn)】佛法不停滯于一人一處,輾轉(zhuǎn)相傳。 【佛國】佛寺所在之處。 【百億身】傳說,彌勒佛圓寂前留有辭世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普度】指救助眾生出苦難。 【三千世界】佛教用語,即三千大世界。古印度傳說的一個廣大范圍的世界的名稱。 【河清海晏】比喻天下太平。 ![]() 日麗彌勒 ![]() 白龍洞鬼斧神工 ![]() 先基獨存 ![]() 祭火綿延 ![]() 阿細百世顯耀 ![]() 仙境人間 注釋: 【縣亦佛】唐代,今彌勒縣稱彌勒部(部落首領(lǐng)是一個名字叫“木勒”的夷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為彌勒縣,相沿至今。“木勒”與“彌勒”諧音相同。彌勒縣的名稱與彌勒佛的名字相同,應(yīng)驗了一個“緣”字。 【峨山、甸水】指彌勒縣境內(nèi)最有名的陀峨山和甸溪河。泛指彌勒縣境內(nèi)的山水。 【浮屠】佛塔,指虹溪文筆塔、麟馬文筆塔、竹園文筆塔。 【文昌】指彌陽文昌宮、朋普文昌宮、竹園文昌宮。 【木勒】指“木勒”(夷人首領(lǐng))的后代一一彌勒縣人民。 【塘火】即火塘。彌勒的彝族是一個祟尚“火”的民族,他們家家都有一個小火塘。平時大家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時,往往也要燒幾個大火塘。 【先基】指《阿細的先基》,是彝族創(chuàng)世史詩。流傳在彌勒縣彝族人中。由民間藝人口頭傳承。 【祭火】彌勒縣每年要舉行一次規(guī)模盛大的“祭火”活動。 【四千天地】指彌勒縣的土地。 ![]() ![]() 解釋: 祥云呈現(xiàn)在錦屏山上,錦屏山像一尊端坐著的彌勒佛,(聞訊前來)拜佛的信徒猶如恒河里的沙粒一樣多得數(shù)不清,真是天下奇觀啊。(在彌勒寺)可以看到氣勢恢弘的院子(大佛、大運、大雄、大智)、而且還能看到風格超脫的五尊彌勒塑像,其中的彌勒布袋相是迄今為止天下最大的彌勒佛的塑像,沒有比這更大的啦!聽吧,山風吹在佛寺殿檐下的風鈴上,發(fā)出悅耳的聲音,仿佛在唱著佛教的歌曲;鳥雀輕聲細語的在樹林中鳴唱,好似佛在那里向眾生“現(xiàn)身說法”。眾生湊到“佛泉”來飲水(以此祛病消災(zāi)、延年益壽)。從早到晚,彌勒寺都在弘揚佛法,威力無邊的佛法無時無刻不在輾轉(zhuǎn)相傳,繚繞的香火從不間斷,彌勒寺美好的名聲永遠流傳下去。布袋佛時刻都樂呵呵的,替天行道的彌勒佛以不同的相貌出現(xiàn),為拯救眾生而走遍了釋迦牟尼所教化的世界,使大家能夠看到太平的景象。 彌勒縣到處風和日麗,彌勒縣的名稱與彌勒佛的名字相同,很有佛緣。慕名而來觀光的客人多得數(shù)不過來,的確是古今奇聞。(彌勒縣山清水秀)看吧,以陀峨山為代表的“峨山”十分壯美,以甸溪河為代表的“甸水”明凈美麗,被譽為“南滇一絕”的“白龍洞”的確是鬼斧神工,舉世無雙。人們還聽說彌勒縣是一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地方。虹溪文筆塔、麟馬文筆塔、竹園文筆塔凌空出世,代表了一代代堀起的優(yōu)秀人才。彌陽文昌宮、朋普文昌宮、竹園文昌宮對教化民眾、傳播文化知識,振興國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木勒”的后代對“火”情有獨鐘,他們會合到“火塘”邊來(唱歌跳舞)。從古至今,彌勒縣完整地保留、傳承著珍貴的彝族創(chuàng)世史詩一一《阿細的先基》,他們還將源自遠古的祭火活動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將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他們的好名聲將永遠流傳于后世。彌勒縣人民爭時間、搶速度,不分晝夜,全心全意,用一雙雙勤勞的手來建設(shè)家園。彌勒縣這一塊廣袤的土地,已經(jīng)成為人間的仙境。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 ![]() 作者介紹 申平,號浩一居士、四旬工人。齋名博雅軒。 ![]()
?
|
|
來自: 石屏故里 >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