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六婆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詞,也是中國傳統的女性職業,是指靠女性天生的優勢而形成的職業,那這三姑六婆指的到底都是哪些人呢?為何大戶人家的小姐不能與她們有任何來往? ![]() 在古時候,“三姑六婆”作為對生活在底層社會的一批特殊人物的統稱,關于“三姑六婆”這一詞的來歷,最早的記載見于明代學者陶宗儀的筆記《輟耕錄》中,明確了“三姑六婆”的身份,“三姑”分別是佛教的尼姑、道教的道姑和專門以占卜和算命為業的卦姑,“六婆”則指的是牙婆、媒婆、虔婆、師婆、藥婆和穩婆,那這些人具體又是做什么的呢? ![]() 佛教的尼姑,又叫作比丘尼,是指歸入佛門,受持具足戒的女子,最早出現于南北朝時期,古代的女子大都以無才便是德為標榜,雖然也有不少讀書識字、才華橫溢的女子,但是能登臺講說的極為少見,但是在《比丘尼傳》一書中所記載的尼姑,則有不少能登臺講解經律、著書立說的人。 ![]() 道教的道姑,在道教典籍中,男道士被叫做乾道或者黃冠,女道士則被叫做坤道或者女冠,同時有出家和不出家之分,著名的道姑有唐朝的楊貴妃、魚玄機以及元淳等人。 卦姑,是指專門給人卜卦或者算命的婦人,也是中國古代的婦女職業之一,在女性的民間信仰中有著一定的影響力跟重要性。 牙婆,是指以販賣胭脂、花粉等婦人用品維持生活的婦女,同時又兼任中介介紹買賣,負責給大戶人家選買寵妾、歌童、舞女,是一種專做人口販子的女性。這種牙婆既會專門為府宅官方奔波,也會被富豪私家拉攏,人際關系復雜,獲益頗豐。 媒婆,又叫做婚姻介紹人,是指在婚姻嫁娶中起著牽線搭橋作用的女性,在中國古代,無媒不成婚,《詩經-衛風-氓》中說道:“匪我愆期,子無良媒”,便是指的這個,所以,媒婆在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中重要的地位,孟子則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最早的媒婆是女媧。 ![]() 牙婆跟媒婆雖然是不同的職業,但是牙婆又通常兼營媒婆的職業,而做媒婆的也經常兼做牙婆的買賣,這樣互相兼職,可以大大提高經濟效益。 虔婆,意為不正派的老婆子,指開設秦樓楚院的老婦,即青樓中的老鴇,也指用動聽的話語去取悅人而從中獲益的年老婦女。 師婆,又叫巫婆,以裝神弄鬼、畫符念咒的巫術作為生活來源,巫在我國的起源很早,有男巫和女巫之分,女巫又稱師婆,在宋朝以前就有這樣的叫法了。 藥婆,是指古時候民間以治病為職業的婦女,也泛指用藥物給人治病或者加害他人的人,以及在鄉下或偏遠地區專門賣藥的女人,即運用一些土法子和中草藥給人看病的人。 穩婆,指舊時民間以接生為業的婦女,或者是宮廷或官府中檢驗女身的女役,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以及地方跟文化的不同,還有“隱婆”、“產婆”、“接生婆”等多種稱呼,穩婆作為一種專門的職業,最初應形成于東漢時期。到唐宋時期,這一職業已經非常盛行。 ![]() 由上來看,三姑六婆這個詞指的人可以說是非常豐富,包括了舊時女性從事的多種職業,不過在三姑六婆中,除了佛教的尼姑以及道教的道姑外,其他職業大多被人們所唾棄不齒,因此世人往往“敬而遠之,如避蛇蝎”,尤其是大戶人家的女子,是堅決不被允許與三姑六婆有任何來往的,一面敗壞了名聲。 ![]() 在筆者看來,雖然三姑六婆中大多數職業都是比較低賤的職業,有些職業甚至讓人唾棄,比如虔婆,但是有些職業卻給人帶去了不少便利,比如穩婆,而且很多職業中出現了許多有名杰出的人,其中良莠,還是應該區別對待的,這也表現出了在古代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民間女性職業的多樣化。 (小女子寫文不易,還請各位大佬多多打賞支持,謝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