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佛教的因果報應思想對《金瓶梅詞話》有著明顯的影響,這種影響表現在情節的設計、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運的安排以及對人物形象的評價等諸多方面。從總體上來說,這種影響是積極的。與性描寫一樣,因果報應思想是《金瓶梅詞話》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我們應當正視,并予以合理的分析與評價。 關鍵詞:《金瓶梅詞話》 因果報應 影響 與很多明清小說的作者一樣,《金瓶梅詞話》的作者對佛教徒也是排斥的,厭惡的。 作者在小說中多次對佛教徒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嚴厲的批評。作者認為,佛教徒中間真正具有很高道行的人是極為罕見的,大多數佛教徒不過是假借宗教騙飯吃,甚至吃喝嫖賭,男盜女娼,無所不為,無惡不作。在《金瓶梅詞話》第8回,作者寫道: 世上有德行的高僧,坐懷不亂的少。古人有云:一個字便是‘僧,’二個字便是‘和尚,’三個字是個‘鬼樂官,’四個字是‘色中餓鬼。’蘇東坡又云:不禿不毒,不毒不禿;轉毒傳禿,轉禿轉毒。此一篇議論,專說這為僧戒行。住著這高堂大廈,佛殿僧房,吃著那十方檀越錢糧,又不耕種;一日三餐,又無甚事縈心,只專在這色欲上留心。??有詩為證: 色中餓鬼獸中狨,壞教貪淫玷祖風。 此物只宜林下看,不堪引入畫堂中。 看官聽說:但凡大人家,似這樣僧尼牙婆決不可抬舉。在深宮大院相伴著婦女,俱以講天堂地獄、談經說典為由,背地里說條念款,送暖偷寒,甚么事兒不干出來!十個九個都被他送上災厄。有詩為證: 最是緇流不可言,深宮大院哄嬋娟。 此輩若皆成佛道,西方依舊黑漫漫。 《金瓶梅詞話》中的和尚也多是不守戒律、鄙吝不堪的佛教徒。如那一伙替死去的武大郎做法事的和尚,看見艷麗風騷的潘金蓮,立刻變得亢奮顛狂,丑態百出: 班首輕狂,念佛號不知顛倒;維摩昏亂,誦經言豈顧高低?燒香行者,推到花瓶;秉燭頭陀,錯拿香盒。宣盟表白,大宋國稱做大唐;懺罪阇黎,武大郎念為大父。長老心忙,打鼓錯拿徒弟手;沙彌心蕩,磬錘打破老僧頭。從前苦行一時休,萬個金剛降不住。[1] 盡管《金瓶梅詞話》的作者對部分佛教徒頗為反感,但這并不表示他對佛教本身是完全排斥的,因為并非所有的佛教徒都是不守戒律的假和尚,如小說中的普靜禪師就是個有道行的高僧。 作者對佛教本身還是頗有敬畏的。佛教所宣揚的因果報應思想作者是認同的,接受的。如《金瓶梅詞話》第62回回首詩云: 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閑中點檢平生事,靜里思量日所為。 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理不相虧。 這首詩所表達的因果報應思想是顯而易見的。再如第75回,作者寫道: 萬里新墳盡十年,修行莫待鬢毛斑。 死生事大宜須覺,地徹時常非等閑。 道業未成何所賴,人身一失幾時還? 前程暗黑路途險,十二時中自著研。 此八句單道這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影隨形,如谷應聲。 可以說,因果報應思想是作者的創作思想的一部分。在創作《金瓶梅詞話》的過程中,作者經常依據這一思想理念,來設計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安排人物的最后命運,對人物形象進行評價。 總之,因果報應思想對《金瓶梅詞話》的創作具有很大影響。抓住這一點,有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金瓶梅詞話》這部小說名著。 西門慶是小說的主人公,是全書的核心,小說中所有的人物和事件都是圍繞著他而展開,都是為了刻畫這個人物而設計的。因此,越是與西門慶關系密切的人物,他們在《金瓶梅詞話》中的重要性就越大。 西門慶的妻妾和家人中,吳月娘、李嬌兒、孟玉樓、孫雪娥、潘金蓮、李瓶兒、春梅、西門大姐、陳經濟、官哥、孝哥等人的命運、遭遇,均與西門慶息息相關,他們無不籠罩在西門慶的陰影之下,是西門慶這一人物形象的延伸和補充。 與西門慶一樣,他們的人生經歷都在演示著因果報應這一人生法則和宇宙定律。 《金瓶梅詞話》是一部側重于暴露社會黑暗、政治腐敗、家庭矛盾和人性丑惡的現實主義文學巨著。 小說的主人公西門慶是一個典型的反面形象,是一個集地痞、惡霸、奸商、貪官等角色于一身的人物形象。 他貪財好色,虛偽狡詐,狂妄自大。他厚顏無恥,蠅營狗茍,驕奢淫逸,無惡不作,最終是縱欲而死,家破人亡,留下罵名,遭到了無情的報應。 作為一個反面的典型人物,西門慶做盡了壞事,有許多惡行。 西門慶出身于富商家庭,他本人也是商人,而商人的最大本性是貪財。在貪婪本性的驅使下,為了賺錢,西門慶必然會使用很多卑鄙的手段。 在當時的社會里,他的地位本來并不算高,只是一介平民。但在清河縣里算是數一數二的富人,并且與當地的官府相往來,在當地西門慶就是一霸,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近來發跡有錢,專在縣里管些公事,與人把攬說事過錢,交通官吏,因此滿縣人都懼怕他。”[2]所謂“與人把攬說事過錢,交通官吏,”就是協助當地官府貪贓枉法,魚肉百姓。就此而言,西門慶是官府的鷹犬、幫兇。通過這種鄙陋的手段,他必定也撈到不少不義之財,因此,他的巨大財富并不干凈。 與官府互相勾結,進行非法的交易,從而獲得巨額利潤,這是很多奸商積聚巨大財富的常見方法。西門慶正是這樣做的。 他不但與當地的知府、知縣互相勾結,互相利用,還通過親家陳洪的關系攀上了權臣楊戩、蔡京等朝中大佬。西門慶經常向這些權臣送禮,獻媚,于是西門慶憑空被提拔為理刑所的副千戶,從而躋身于官僚隊伍中。可見他的官位來路不正,是用錢買來的。 這時的西門慶不但手中有錢,還有權力,有地位。他手中的權力反過來又能保護、增加他的財富。 在中國古代社會里,權力與金錢經常可以互相轉化,有權力者必然有錢。有錢者可以通過合法的或者非法的途徑買來官職。 《金瓶梅詞話》中的喬大戶就是通過合法的途徑買來官銜的。 除了貪財貪權,西門慶更加貪色好淫。他的正式的妻妾就有八人之多,其中兩個先后去世了。 家里的女仆們只要稍微有點姿色的他都不會放過。只要是他見到的有點姿色的女人,西門慶都想方設法與之發生性關系,甚至完全占為己有。 在《金瓶梅詞話》里,與西門慶有性關系的女人至少有二三十個,小說沒有寫到的這樣的女人自然更多,這是可以想象的。 西門慶貪色好淫,這不僅有害于自己,更有損于他人。過度的縱欲必然戕害自己的身體,小則生病,大則喪身。這對家族來說是不孝。 好淫的西門慶經常在性生活中折磨、蹂躪女性,這是對女性的人格的侮辱。比如他喜歡在女人身上,尤其是女性生殖器附近燒香。 他還強迫女性品簫,喝尿。這些無恥下流的行為是對女性的極大侮辱!除了家里的妻妾和女仆,西門慶還經常逛妓院,在那里喝酒、嫖娼,花天酒地。 這種舉動對他的妻妾而言是很大的侮辱。他的正妻吳月娘對此多次表示不滿。西門慶在肉體上占有過很多女人。 這些女人為了謀取各自的利益而同意甚至樂意與西門慶發生性關系,這樣的女人當然是可悲的,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這并不能改變西門慶蹂躪女性的性質,也不能減輕他的罪責。 權力和金錢在很大程度上刺激著西門慶去做壞事。有錢有勢的西門慶必然會做很多壞事。西門慶做的壞事太多,小說作者不可能、也不需要一一記錄下來,否則小說就會成為冗長乏味的賬本。 作者只能選取典型事件加以敘述,因為典型事件更能表現人物的性格。西門慶做的壞事雖多,但其動機主要有兩個:一是貪色,二是貪財。 西門慶好色貪淫,占有女性,玩弄女性是他最喜歡干的事情。 為了謀娶潘金蓮,西門慶、潘金蓮、王婆合伙毒死了可憐的武大郎。西門慶又賄賂官府,掩蓋自己的罪行,將武松發配到外地。 在這一事件中,懦弱無能的武大郎不僅丟了老婆(被西門慶搶走),還丟了自己的性命,又連累弟弟武松被發配遠方。而殺人兇手西門慶等人卻安然無恙,逍遙法外,繼續過他們的驕奢淫逸的富貴生活。 兩相對比之下,讀者對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感受和認識更加刻骨銘心,對武大郎的不幸遭遇更加同情,對西門慶等人更加切齒痛恨! 李瓶兒本是西門慶好友花子虛的老婆。她漂亮、溫柔、風騷,而且手里有錢。好色貪財的西門慶想方設法與之勾搭成奸,一心想把朋友的老婆占為己有。于是趁人之危,勾結李瓶兒,將花子虛的財產暗地里據為己有,花子虛則被活活氣死。于是,西門慶不僅氣死了朋友,還將朋友的老婆和財產占為己有,這真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 宋惠蓮是西門慶家奴來旺的老婆,也是一個漂亮、風騷的女人。西門慶與她暗中勾搭成奸,甚是喜歡她。嫉妒心極強的潘金蓮與宋惠蓮爭風吃醋,為了打擊宋惠蓮,潘金蓮挑唆西門慶趕走了來旺,讓宋惠蓮蒙羞。性情剛烈的宋惠蓮羞憤自殺。她的父親宋仁為了替女兒討回公道而狀告西門慶。西門慶賄賂官府,反而將宋仁痛打了一頓,因此將宋仁氣死。 西門慶喜歡宋惠蓮,在主觀上他并不希望她死,對宋惠蓮的死他甚至頗感惋惜。但西門慶企圖霸占宋惠蓮,完全不顧及她的意愿,他的所作所為在客觀上促成了宋惠蓮的自殺,因此,對宋惠蓮的死西門慶負有不可推卸的罪責。 然而,殺人兇手西門慶不但不覺得內疚,反而利用金錢的力量又將宋惠蓮的父親氣死。西門慶真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西門慶本來是個奸商、小人,當官后必然是個貪贓枉法的貪官。 家奴苗青與強盜相勾結,謀死了自己的主人苗員外。苗員外的家人向提刑院告狀。為了活命,苗青向提刑院副千戶西門慶行賄。西門慶收了苗青一千兩銀子,將他私自釋放,為他掩蓋罪行,讓這個殺人兇手逍遙法外。 商人黃四的小舅子失手打死了人,被官府捉入牢中,準備拿他抵命。黃四給西門慶送禮,求他解救。西門慶利用自己的社會關系,向有關官員行賄求情,免除了黃四小舅子的死罪。 清河縣仵作何九接受西門慶的賄賂,替他掩蓋武大郎的死因。他的兄弟何十做強盜的窩主,被官府捉住。何九送禮給西門慶求他幫忙。西門慶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擅自釋放了何十,卻硬將一個無辜的和尚代替何十受死。這種行徑實在是喪盡天良,令人發指!因此,《金瓶梅詞話》的作者義憤填膺地予以痛斥: 世上有如此不公事!正是:張公吃酒李公醉,桑樹上脫枝柳樹上報。有詩為證:宋朝氣運已將終,執掌提刑忒不公。畢竟難逃天地眼,那堪激濁與揚清。[3] 縱觀西門慶短暫的一生,他一直過著驕奢淫逸的縱欲生活,不僅干了很多壞事惡事,尤其瘋狂地、變態地占有、蹂躪女人,結果是油盡燈枯,染病暴亡,年僅33歲。 在《金瓶梅詞話》的作者看來,西門慶的英年早逝正是他奸淫女性、干盡壞事的惡報:“樂極悲生,否極泰來,自然之理。西門慶但知爭名奪利,縱意奢淫,殊不知天道惡盈,鬼錄來追,死限臨頭。”[4] 西門慶病重期間,“自覺身體沉重,要便發昏過去,眼前看見花子虛、武大在他根前站立,問他討債。”[5] 西門慶曾經害死武大郎和花子虛,現在他們的鬼魂來向西門慶索命來了。針對西門慶的死,作者大發感慨: “為人多積善,不可多積財。積善成好人,積財惹禍胎。石崇當日富,難免殺身災。鄧通饑餓死,錢山何用哉!今日非古比,心地不明白。只說積財好,反笑積善呆。多少有錢者,臨了沒棺材。”[6]這仍然是善惡果報的論調。 早死固然是西門慶的惡報。在《金瓶梅詞話》作者的筆下,西門慶死后,他的家人的遭遇和結局同樣也是西門慶的報應。因為西門慶是全書的主角,其他所有人物都是為了刻畫西門慶而存在的。 西門慶是西門家的最高統治者,家里所有人都籠罩在他的陰影之下,是西門慶這個核心形象的組成部分。雖然西門慶肉體死了,但他的精神生命繼續延續在他的家人身上。 比如,西門慶死后,孟玉樓改嫁李衙內。大街上人紛紛議論, “也有說好的,也有說歹的。說好者,當初西門大官人怎的為人做人,今日死了,止是他大娘子守寡正大,有兒子,房中攪不過這許多人來,都交各人前進來,甚有張主。有那說歹的,街談巷議,指戳說道:此是西門慶家第三個小老婆,如今嫁人了。當初這廝在日,專一違天害理,貪財好色,奸騙人家妻子。今日死了,老婆帶的東西,嫁人的嫁人,拐帶的拐帶,養漢的養漢,做賊的做賊,都野雞毛兒——零挦了。常言三十年遠報,而今眼下就報了。旁人都如此發這等暢快言語。”[7] 他的最得力的家奴玳安最能代表西門慶的為人,簡直就是個活生生的小西門慶。后來孝哥出家了,玳安就被吳月娘改名為西門安,繼承了西門慶的家業,人皆稱他為西門小員外,儼然就是西門慶復活了。 除了西門慶這個核心人物之外,小說中其他人物的種種遭遇也無不詮釋著作者的因果報應思想。 西門慶生前通過種種不法手段積累財富,不斷地升官發財,享受著榮華富貴,似乎一切順利,萬事大吉。然而,善惡報應,如影隨形,無法逃避。 就在西門慶生前,他就已經遭到了報應。先是他的唯一的兒子官哥因驚嚇而病死,接著他的愛妾李瓶兒也因喪子之痛而病死。這兩件事都是對西門慶的巨大打擊,尤其是李瓶兒的死更令他痛不欲生,他痛苦地對好友應伯爵說: “好不睜眼的天,撇的我真好苦!寧可教我西門慶死了,眼不見就罷了。到明日,一時半霎想起來,你教我怎不心疼?平時我又沒曾虧欠了人,天何今日奪吾所愛之甚也!”[8] 由此可見,萬分痛苦的西門慶似乎也感覺到愛子愛妾的死是上天對他的嚴厲懲罰。他聲稱自己“沒曾虧欠了人,”實際上這正說明他做賊心虛,是間接承認自己惡有惡報。 從表面上看,李瓶兒母子的死是潘金蓮造成的。從更深層次上說,古代社會不合理的一夫多妻制家庭才是制造李瓶兒母子悲劇的根源。 官哥是西門慶的第一個兒子,但他才活了一年多一點就成了一夫多妻制的無辜的犧牲品,他的遭遇最冤枉最可憐,令人同情、惋惜。 在《金瓶梅詞話》的作者看來,李瓶兒的不幸遭遇是她自己招來的報應。第62回回首詩云:“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閑中點檢平時事,靜里思量日所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理不相虧。” 李瓶兒死于第62回,這首詩顯然是針對她的死而發的,明確指出李瓶兒的不幸遭遇正是她的報應。 李瓶兒生病期間,屢次對西門慶說,房中無人的時候,看見已經死了的花子虛向她索命。潘道士施展法術為李瓶兒驅邪,他也說李瓶兒之所以得重病是因為“宿世冤愆所訴于陰曹,非邪祟也,不可擒之。” 李瓶兒已是“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定數難逃,難以搭救了。”[9]李瓶兒是一個溫柔、漂亮、寬厚、大方的女人,深得大家的喜愛。但她也曾做過壞事。當她還是花子虛的老婆的時候,她背叛了自己的丈夫,與西門慶勾搭成奸,一心要嫁給他。又將丈夫的財產偷偷地轉移到了西門慶的手里。 花子虛生病時,李瓶兒又不好好地為他治病,結果將花子虛活活氣死。花子虛死后沒多久,李瓶兒就作了西門慶的第六個小老婆。 這件事大傷天理,令人義憤填膺。在《金瓶梅詞話》作者的筆下,李瓶兒雖然死得可惜,但她既然作過喪盡天良的壞事,必然會遭到報應,這是無法避免的。李瓶兒的死給西門慶帶來了極大痛苦,這同樣是對于西門慶的報應。 西門慶死后不久,他的第一個小妾李嬌兒就在老鴇的挑唆下哭鬧著要求改嫁。李嬌兒本來是妓女,送舊迎新、趨炎附勢本是娼妓人家的特色、本分,所以,李嬌兒要求改嫁也不奇怪。因為西門慶死了,西門家就將敗落下去。 在夫為妻天、夫為妻綱的古代社會里,西門慶的妻妾們就失去了依靠。在宋代以后的中國古代社會里,妻妾守節是正大光明的事情,妻妾改嫁則是家族的恥辱。所以,李嬌兒的改嫁,讓作為主婦的吳月娘大哭了一場,她覺得自己未能阻止李嬌兒改嫁,因此令西門家蒙羞。 潘金蓮是《金瓶梅詞話》中最為淫蕩的女人,用她的仇敵孫雪娥的話說,潘金蓮“說起來比養漢老婆還浪,一夜沒漢子也成不的。背地干的那繭兒,人干不出,他干出來。”[10] 西門慶死后,難耐寂寞的潘金蓮很快就與女婿陳經濟勾搭成奸。為人正派的吳月娘自然不能容忍他們敗壞家族的榮譽,將陳經濟趕出家門,命王婆將潘金蓮領出去賣掉。武松為替哥哥武大郎報仇,遂將潘金蓮、王婆二人殺死。 《金瓶梅詞話》的作者認為,潘金蓮、王婆二人最終死于武松之手是因果報應這一世間規律所決定的。 潘金蓮、王婆死于第87回,該回的回首詩寫道: 平生作善天加福,若是剛強定禍殃。 舌為柔和終不損,齒因堅硬必遭傷。 杏桃秋到多零落,松柏冬深愈翠蒼。 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藏。 西門慶第三個小妾孫雪娥出身低微,所以不受眾人尊重,西門慶也不大喜歡她。西門慶生前,孫雪娥與家奴來旺通奸,被西門慶痛打了一頓。西門慶死后,孫雪娥與來旺私奔,被官府抓獲。 為了保護西門慶家的名譽,吳月娘將孫雪娥賣掉。此時的春梅已經成為周守備的愛妾。為了報復孫雪娥,春梅將她買來作家奴,時常打罵她,折磨她,后來又把她賣作娼妓以侮辱她,最后她連娼妓也作不成,被逼自殺,下場悲慘! 平心而論,孫雪娥并沒有做過傷天害理的壞事,但她一生都在作奴才,甚至作娼妓,最后又被迫自殺,真是個可憐的弱者,令人同情! 她的悲劇是當時野蠻的奴隸制度造成的,與所謂的因果報應沒有很大關系。作者之所以敘述她的悲慘遭遇,主要是為了彰顯西門慶所受到的報應。 陳經濟與潘金蓮有奸情,這當然引發了他與吳月娘、西門大姐之間的矛盾。陳經濟被吳月娘趕出西門慶家后,為了報復吳月娘,陳經濟經常虐待西門大姐。西門大姐忍受不住丈夫的虐待與羞辱,憤而自殺,年僅24歲。 與孫雪娥一樣,西門大姐也沒做過什么傷天害理的壞事,作者寫她的不幸遭遇同樣是為了彰顯西門慶所受到的報應。 陳經濟與春梅本有奸情。被趕出西門慶家后,他們二人又勾結在一起,繼續保持他們之間的情人關系。后陳經濟被仇人殺死,春梅也因為縱欲過度而身亡。作者認為,他們二人的悲慘下場同樣是由因果報應的規律所決定的。 縱觀陳經濟的為人,他是個典型的花花公子。他與小丈母潘金蓮通奸,與守備夫人春梅通奸,都是傷風敗俗的丑行。他氣死母親,逼死老婆,在古代社會里都是極大的罪行。 所以,他的慘死也是他應得的報應。春梅同她的主子西門慶一樣,都是好色貪淫、寡廉鮮恥的人。 她以守備夫人的身份與陳經濟通奸,與家奴周義通奸,同樣是傷風敗俗的丑行。為了報復孫雪娥,她虐待孫雪娥,又故意將她賣到娼家作妓女。這是傷天害理的行為。 因此,她最后也不得善終,得到了應有的報應。陳經濟與春梅,一個是西門慶的女婿,一個是西門慶寵愛的奴仆,他們的悲慘遭遇一方面是他們的惡行所招來的惡報,另一方面也是對西門慶的報應。 《金瓶梅詞話》是一部著重暴露黑暗、諷刺丑惡的文學名著,所以其中的角色大多是反面人物,而吳月娘、孟玉樓則是小說中少有的正面人物形象。 孟玉樓為人溫柔和氣,心地寬厚,一生沒有作過傷天害理的事。善有善報。所以,她后來嫁給李衙內,如魚得水,琴瑟和諧,找到了幸福的歸宿。 用小說中算命者的話說, 孟玉樓“一生上人見喜下欽敬,為夫主寵愛。??你心地好了去了,雖有小人也拱不動你。”13 身為西門慶的主婦,吳月娘為人正派,嚴守婦道。她勤勤懇懇地主持家務,勸諫丈夫,協調家人之間的復雜關系,維持家庭內部的和諧關系,不護短,不偏私,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 她心地善良,吃齋念佛,廣行善事。所以她雖然歷盡艱難,唯一的兒子孝哥也被迫出家作和尚去了,但她本人與孟玉樓一樣得到了善終,直活到70歲,“善終而亡。此皆平日好善看經之報也。”14 《金瓶梅詞話》第100回,吳月娘等人在戰亂中逃難,路遇普靜禪師,同在永福寺投宿。丫鬟小玉夜里發現普靜禪師誦經念咒,超度無數亡魂投胎轉世,其中有西門慶、陳經濟、潘金蓮、武大郎、李瓶兒、春梅、西門大姐、宋惠蓮、孫雪娥等人。 這段敘述既體現了佛教的因果報應的思想,同時也顯示了佛教的巨大力量。佛教的因果報應有不同種類,有今生報應,有后世報應。 西門慶、陳經濟、潘金蓮等人雖然在今世里受到了惡報,但他們死后的冤魂仍然要繼續受到惡報,無法轉世為人。在佛教的幫助下,這些冤魂順利得到解脫,轉世投胎為人去了。 但這段敘述頗有漏洞。 根據小說的敘述,西門慶去世的那天孝哥出生,孝哥正是西門慶轉世而來的后身。但到了《金瓶梅詞話》最后一回,作者又說西門慶投胎于東京城去了。這是自相矛盾的。 因為此時孝哥并沒有死,一個人死后不可能同時托生為兩個人,這是不符合佛教教義的。 到小說最后一回,武大郎、花子虛等人去世已經20多年了,他們的亡魂到此時才去投胎。這種敘述也是錯誤的。因為按照佛教教義,人死后在七七四十九日內必然要依據業力而轉世投胎,不可能等到20多年以后才去轉世投胎。 因果報應是佛教的基本教義,對虔誠的佛教徒而言是毫無疑義的。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經常將宗教斥為迷信,精神鴉片。這種態度和看法是簡單粗暴的,無知可笑的。 不信佛教的人往往將因果報應視為迷信,這種看法也是簡單粗暴的。比如,著名學者浦江清認為,佛教的因果報應思想沖淡了《金瓶梅詞話》的現實主義精神。15但經過上文的分析論述,我們認為,佛教的因果報應思想對《金瓶梅詞話》的影響總體來說是積極的,并未沖淡《金瓶梅詞話》的現實主義精神。 就像性描寫一樣,因果報應思想已經成為《金瓶梅詞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我們不應當無視它,漠視它,或者過分地貶低它,而是要正視之,對之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評價。 注 釋 ①234567891011121314[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陶慕寧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10月北京第1版,2008年8月第1次印刷,第8、2、76、78、79、79、91、62、62、11、87、87、46、100頁。 15浦江清《中國文學史講義》(明清部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1月,第149頁。 [1][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陶慕寧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10月北京第1版,2008年8月第1次印刷,第8頁。 15浦江清《中國文學史講義》(明清部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1月,第149頁。 作者單位: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 本文由作者授權刊發,原文刊于《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9,第1期。轉發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