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經常咳嗽,吃了許多藥也不見好,是什么原因?” 四川的張女士,咳嗽長達兩三年,最嚴重的時候每晚咳得不能入睡。時常胸悶,喉嚨癢但又咳不出東西,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去醫院治療,多數醫生說是感冒引起的,也吃了不少的消炎藥,但都沒什么作用。只是在每年春天,咳嗽才會稍微緩解。 張女士的咳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中醫或許能幫到她。 每個人都有咳嗽的經歷,有時候是干咳,有時候會咳痰,有時候會伴隨著喉嚨痛,有時候會出現咽喉癢……中醫認為,咳嗽是由外感、內傷等多種病因導致肺氣失于宣降,肺氣上逆,以咳嗽為主要癥狀的病證,為肺系疾病的主要證候之一。秉著辨證治療的原則,中醫也指出:咳嗽不一定是肺出了問題,五臟六腑都可能會導致咳嗽。病因搞不對,治療效果適得其反! 《醫學入門》把咳嗽分為風嗽、寒嗽、濕嗽、熱嗽、郁嗽、勞嗽、食積嗽、氣嗽、痰嗽、干嗽、血嗽、酒嗽、久嗽、夜嗽、夭行嗽共15種。現在一般把咳嗽分為外感咳嗽(風寒、風熱、燥熱等)和內傷咳嗽(痰濕、痰熱、肝火、肺虛等)兩類。 一、風寒咳嗽 一到換季時分,由于早晚溫差大,不少人由于體質弱,或者不注意保暖,就會導致機體受到寒氣侵襲,肺氣失宣,出現咽喉癢、咳嗽不斷的癥狀,一咳起來就沒完沒了,這很有可能是感染了風寒。 風寒咳嗽,主要癥狀為咳嗽、有白痰、鼻塞、流鼻涕、畏寒、頭痛、呼吸不暢、舌苔白等。 風寒咳嗽的治療以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為原則,忌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宜吃辛味帶有溫熱性的食物。在用藥推薦方面,可以服用以下藥物: 中成藥: 通宣理肺丸:主治風寒咳嗽引起的吐痰不暢、發熱惡寒、鼻塞流涕、四肢酸痛。 止咳寧嗽膠囊:可以疏風散寒、宣肺解表、鎮咳祛痰,能夠有效緩解風寒咳嗽引起的惡心、嘔吐、咽喉腫痛。 中藥: 陳皮:《名醫別錄》記載陳皮:“下氣,止嘔咳。”陳皮辛開苦降,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效果,適用于風寒咳嗽引起的咳痰不暢、胸脘脹滿。 甘草:甘草性平,味甘。歸心、肺、脾、胃經。《傷寒論》曰:“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現代實驗研究也證實,甘草中含有甘草次酸、甘草黃酮,均有鎮咳化痰作用。 二、風熱咳嗽 風熱咳嗽即熱邪所引起的咳嗽,由機體感受風熱之邪,肺失清肅所致。風熱咳嗽的主要癥狀為畏熱、小便發黃、咽喉痛、鼻涕黃稠、有黃痰、口干、舌紅苔黃等。 風熱咳嗽的治療以疏風散熱、宣肺止咳為原則。可選擇的中成藥和中藥分別有: 中成藥: 銀翹解毒丸:用于風熱感冒,可有效緩解發熱、頭痛、咳嗽、口干、咽痛等癥狀。 川貝枇杷露:主治止嗽祛痰,適用于肺熱咳嗽、痰多、燥咳等癥。 中藥: 胖大海:味甘、性寒,歸肺、大腸經,是化痰類中藥,可以清肺利咽、潤腸通便。 菊花:性微寒,味甘、苦。歸肺經、肝經。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作用。 三、燥邪咳嗽 燥邪咳嗽是肺虛液少或燥邪傷肺所致的咳嗽,主要癥狀為咳嗽、少痰、聲音嘶啞、口干口渴、便秘、皮膚干燥等。 中醫認為“肺燥咳嗽,金性喜清潤,潤則生水,以滋臟腑”。因此,燥邪咳嗽的治療要以疏風清肺、潤燥止咳為原則。 常用的中成藥有: 百合固金片:可以養陰潤肺、化痰止咳。適用于燥邪咳嗽引起的肺腎陰虛、干咳少痰、咽干喉痛等癥。 雪梨膏:可以清肺熱、潤燥止咳,對于緩解燥邪咳嗽引起的干咳、久咳具有良好的效果。 常用的中藥有: 百合:性甘、微寒,歸肺、心經,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療燥邪咳嗽引起的勞嗽咯血、虛煩驚悸等癥。 川貝:川貝是一味潤肺止咳的傳統中藥,藥性是涼的,按照中醫的治療原則,當“用寒遠寒,用熱遠熱”。因此,川貝常被用來治療風熱咳嗽、燥熱咳嗽,可以起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四、肺虛咳嗽 肺虛咳嗽主要是陰證的咳嗽,是由于外感或是內傷,導致肺氣不足或者是脾氣失運,不能斂絳而上逆引起的。肺虛咳嗽常見的癥狀有干咳、咳聲短促、痰少粘白、痰中帶血等。肺虛咳嗽的治療原則,應是清肺潤肺、滋陰潤燥。 常用的中成藥有: 二冬膏:適用于陰肺不足引起的燥咳痰少、鼻干咽痛。 扶正養陰丸:適用于虛損勞傷、潮熱咳嗽。 常用的中藥有: 紫菀:性味苦、辛、甘,微溫,歸肺經,可以潤肺下氣、祛痰止咳、溫肺止咳,主要用于咳嗽有痰等疾病。 麥冬:《神農本草經》將麥冬列為養陰潤肺的上品,說它“久服輕身,不老不饑”。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有生津解渴、潤肺止咳的功效。 五、痰濕咳嗽 飲食上常吃生冷食物,長期就會傷及脾陽,或素體脾腎陽虛,復感寒濕之邪,使脾失健運,聚濕生痰,上漬于肺,肺失宣降,發為痰濕咳嗽。 痰濕咳嗽的主要癥狀為咳嗽、痰多且稀、胸悶、食欲不振等。中醫認為,治療痰濕咳嗽,就要利水、燥濕、溫陽、健脾、理氣、散寒、補腎。 常用的中成藥有: 橘紅痰咳液:用于痰濁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感冒、支氣管炎,咽喉炎見上述證候者。 半夏天麻丸:用于脾虛濕盛、痰濁內阻所致的眩暈、頭痛、如蒙如裹、胸脘滿悶。 常用的中藥有: 黃芩:味苦性寒,寒則去火而降,苦則泄邪而開,因此,中醫認為黃芩可以開降痰濁。 茯苓:《神農本草經》認為茯苓“主胸脅逆氣憂恚”“寒熱”“咳逆”是也。茯苓是化痰生津的要藥,可治療痰濕咳嗽引起的口舌焦干、驚邪恐悸等癥。 六、久咳陰傷 主要癥狀有干咳、咳聲短促、痰中帶血、面部潮紅、盜汗、乏力等。久咳陰傷應用滋肺陰、除頑痰、生津液、降逆氣的藥。 常用的中成藥有: 蜜煉川貝枇杷膏:清熱潤肺、止咳平喘、理氣化痰,適用于肺燥之咳嗽。 雞蘇丸:具有清肺平喘、潤燥止咳、化痰除痞的功效。適用于肺熱喘咳、咽干鼻燥、痰粘難咯等癥。 常用的中藥有: 仙鶴草:味苦、澀,性平。歸肺、肝、脾經。補虛有“賽人參”之譽,兼有收澀之力,扶正而祛邪,收澀而鎮咳。 五味子:味酸,性溫。歸肺、腎、心經。具有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等功效,適用于久咳陰傷。 原來咳嗽有這么多類型,看完這篇文章,你學會對癥下藥了嗎?不要再以為咳嗽統統都是感冒引起的哦,要學會辯證看待咳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