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拍賣會屢現上千萬的名品紫砂壺,今天我們來看幾大博物館的頂級紫砂壺藏品,感悟古今紫砂大師的絕倫技藝。 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顧景舟提璧 ▲楊鳳年 風卷葵 四海壺具博物館▲邵大亨 掇只 (千金壺王) 大亨掇只壺,壺身長近一尺,高過六寸,容量約2500cc。壺色渾厚深沉,瑩潤如玉,造型古樸端莊、氣度不凡,充分體現了邵大亨精妙絕倫的壺藝技術,為紫砂壺中的《蘭亭序》。現在收藏于上海的四海壺具博物館,為鎮館之寶。 ▲邵大亨 仿古 中超利永紫砂博物館▲顧景舟大石瓢(唐云石瓢)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春款 樹癭壺 南京博物院▲時大彬 天香閣提梁壺 大彬提梁,是明代制壺大家時大彬所創制的,壺蓋口外刻楷書“大彬”,一側鈐陽文篆體“天香閣”方印,所以又稱天香閣提梁。 “天香閣”款識經查為明代名士吳中秀的室名,此壺早期應為吳中秀所用。 ▲陳鳴遠 東陵瓜壺 司馬遷的《史記》、酈道元的《水經注》和劉伯溫文章都寫到過,有個漢代人召平,秦始皇時封為東陵侯。他品格很高,甘于安貧樂道。 秦朝滅亡后,當個布衣,在長安東門外種瓜,那瓜很是甜美。人們就叫它為東陵瓜。陳鳴遠仰慕召平的節操,以香瓜形狀制壺,刻“仿得東陵式,盛來雪乳香。”壺銘,見其心跡。 ▲邵大亨 龍頭一捆竹 ▲顧景舟 大提璧 天津藝術博物館▲陳鳴遠 天雞壺 蓋面飾陰陽魚,周圍飾五朵凸起的祥云。肩一側與口之間設雞首形流,對側飾獸首銜環為把。口頸部飾云雷紋與蓮瓣紋,肩部飾一圈繩紋。 腹刻銘:“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庾子山句,廉讓書,仿古,壬午重九前二日”,表明此壺作于清康熙41年(1702年)農歷九月初七,是陳鳴遠仿古酒器而作。 蘇州博物館▲陳鳴遠 蓮形銀配壺 壺身飾八片寬體蓮瓣,鼓腹下部漸收斂。荷葉卷合為流,一顆大蓮子為鈕,周圍飾六顆蓮子,均能活動,一藕節形銀配為提梁。 壺身一蓮瓣上刻有“資爾清德,煩暑咸滌,君子友之, 以永朝夕”銘文。 上海博物館▲陳鳴遠 彎棱形壺 以五棱六瓣分割半圓壺身,筋骨分明,棱線清晰,以細泥堆塑理出。形象生動的棱線,節序有致的瓜瓣,神似肥碩的楊桃對剖。 杭州華夏紫砂博物館▲邵大亨 仿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