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泰晤士報》10日報道,有產業專家認為,中國經過15年的努力,已經成功地成為稀土金屬供應的“最大壟斷國”,而這種優勢可以令中國在未來的消費電子產品和綠色技術中,占有主導地位。 稀土金屬,又稱稀土元素,由17種“鑭系元素”所組成。隨著工業提純和冶煉技術的發展,稀土金屬的應用領域也從最初的制造汽車汽燈紗罩、打火石等初級應用產品,發展到現在的彩電熒屏、綠色高能充電電池、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光纖通訊和磁懸浮列車等眾多高科技領域。 中國是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據《泰晤士報》稱,目前全球超過95%的稀土金屬供應來自中國。盡管中國有資源及提煉能力可生產足夠的鑭、鋱、釹和鏑,以滿足每年以10%的速率增長的全球需求,但過去的幾個月,由于需求大降和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導致金屬價格大跌,新興經濟體增長明顯放緩,促使很多中國礦業企業減產,中國稀土進出口貿易也呈現回落態勢。而中國政府也進一步加大了對稀土貿易的政策調控力度,限制稀土產品的進出口。這一舉措令不少國家對本國未來能源發展開始擔憂。 隨著世界各國不斷注重能效,中國稀土的主導地位變得越發具有戰略意義,因為很多尖端的環保技術,例如風力渦輪機、 據英國路透社2008年12月報道,英國打算在2020年前使再生能源在總耗能中的比例達到15%。后來當上美國總統的奧巴馬于2008年初也提議,未來10年應向替代能源領域投資1500億美元。 “不管你扔多少錢進去,沒有稀土金屬,就沒戲。”利甫頓說道。 |
|
來自: 天下任我行之由 > 《[14]環球時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