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辦公,從996秒變007? 在家辦公,千頭萬緒,忙亂低效? 
清單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
什么是思維方式呢? 舉個例子:當有人提問: 使用5W1H的方式來思考并回答:  只要按照固定方式的固定順序進行思考,就能得出更好的觀點,這就是思維方式的價值所在。 清單思維就是把一段時間的工作,或者某一件工作的基本原則和關鍵節點條分縷析地寫在一張紙上,保證各節點的風險可控,同時通過標準化流程最大程度的復現以往的成功做法。簡單的來說,就是把一件事情的關鍵步驟,條分縷析的寫在一張紙上,并堅定執行,從而提高成功率。其實許多人在生活、學習或者工作中,都會不經意的使用清單思維:夢想清單、計劃清單、待辦清單、購物清單、讀書清單……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可以被列為清單儲存起來,以免忘記。所有你指定的,需要記住的,未完成的,以及重復的,我們都可以用清單的形式羅列出來。這樣就能釋放我們的大腦,就沒必要需要花費過多精力去記憶這些事物,畢竟大腦是用來思考而不是記憶。 列清單絕對不是把一件事情完完全全的列在紙上就算完了,而是要把解決問題的關鍵節點、流程,條分縷析的列在一張紙上。 ◆多點布控,列清單 在建立工作清單之前,你首先要對工作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然后你要對工作劃分階段,或者說分層,確定一件工作都有哪些重要的節點。 將這些節點按照一定的邏輯列在紙上。 然后根據實際操作中碰到的問題來具體的修改清單、執行清單。 你要在這些精細化分工的節點上設置監控點,通過嚴格的檢查清單,對容易出問題的點著重檢查、提前準備。 例如:我這學期的期末要上交一份關于課堂中評價方法的運用的論文,我就會列出這樣一份清單: 這樣我就不會像一只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從何下手,又或者不知道還有什么沒做的。 想象一下,當你從現在開始,每天下班后抽出10分鐘時間,把你現在所有工作,梳理成各種流程手冊,排好做事的順序。 重點來了,你第一次梳理的流程,一定不是最優化的流程, 這個時候,你去修改做事的順序,或者調整做事的方法,其實就是在精進,而且這種精進可以被清晰的感知。行動上的精進,在邏輯上來說,無非就是在做事的順序上,在做事的方法上,達到至善。當每一步做事的順序都嚴格的對了,然后每一步都最高效的完成,就是做這件事最大效率的樣子。當我們在備課時,會不會突然收到一條短信,提示我們什么時候要提交什么資料;或者腦子里突然閃出某個想法,例如辦公用紙不夠了,需要去領取了。這種時候,如果繼續備課,可能你就會忘了檢查資料是否齊全就上交了;而如果我們去領紙,你又可能會錯過現在的備課思路,之后,你要花很長的時間去銜接。清單思維的做法是,將突然而來的事件不加思考的記錄在待辦清單中,繼續當前的學習、工作或者思考。因為我們一旦去思考突發事件,我們的思維就被打斷了,當我們將突發事件處理之后(例如告知同事去拿紙)再回到當前事件中時,就需要大量精力才能回到當時的狀態了。在清單思維中,合理的工作安排是物質,列出的清單則是對工作安排的意識,照著清單執行,是對工作安排的檢驗,也是提煉方法和流程的必經之路。2)清單羅列不要事無巨細,而要簡潔實用,大類最好控制在5~9項。3)清單要在現實中接受檢驗,不符合現實的要盡快修正。短期的工作安排如此,長期的職業發展更甚。 教師的專業發展,涉及到專業能力提升、職稱晉升、多角色發展等等,涉及范圍廣,發展周期長,更需要有清單思維。通過清單,明確自己會經歷哪些階段,每個階段需要關注哪些內容,才能有條不紊地前行。
教師需要哪些方面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