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唐 王維 荊谿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秋末初冬時節(jié),詩人沿荊溪蜿蜒穿行而游終南山。荊溪天寒溪淺,涓涓細流下露出磷磷白石,水清石白,顯得特別清淺、明凈、可愛。 一路行來 ,已是秋末初冬時節(jié),終南山中紅葉凋零稀疏,偶見翠柏蒼松中楓葉之一閃,猶如山中小小的紅色書簽,清雅柔和,恰到好處。 詩人行至山巔,回首終南,冬日晴空下的蒼松翠柏,千里一色蓊郁蔥蘢,碧綠的翠色如霧氣般彌漫,恍恍惚惚中,詩人以為自己的衣服都被這翠綠的云霧給打濕了。 古來詩詞文章寫秋冬之際,不自然而帶有蕭索苦寒之意,“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歐陽修《秋聲賦》),而王維的這一首小詩,風格清新自然,既無秋日的蕭瑟,也無冬日的苦寒。 詩人從潺潺的流水,青白的石頭,山間稀疏的紅葉,都能感覺到不同的美,而且這種感覺既不是濃烈的,也不是清淡的,而是清新、清雅的。 同時詩人也是靈動的,把他的視覺和心靈的美感與快感,都滲透到景物之中。整首詩,既有逼真、細致的細節(jié)描摹,又有總的印象和感受,顯得似真似幻,空靈超妙。 詩人在最后賦予了終南山的翠色以靈動和生命,與他的另一首詩“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明代的張岱也很喜歡有這種似真似幻的感覺,在他的《天鏡園》一文中寫道:“天鏡園浴鳧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層,坐對蘭蕩,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魚鳥藻荇,類若乘空。余讀書其中,撲面臨頭,受用一綠,幽窗開卷,字俱碧鮮。”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