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人生如夢,戲如人生,其實這話一點都不假,少年時可能不太明白,但是長大后有過了足夠的人生經歷,懂得了許多的道理,在生活中苦苦掙扎過,那么對于這樣的話,會有全新的認識,也就懂得了什么才是人生。少年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是長大后一切都覺得不復從前,這也正是人生所帶給我們最深刻的感悟。 一個人跌跌撞撞遭受了無數的挫折和磨難,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長大了,所以有的時候成長也是要付出代價。每個人對于人生的理解,也正是與苦難掛鉤,要是你明白了人生,也就意味著真正的長大了。可是當我們回想起過往的歲月一定是會傷感,而這種情感的也是人生的常態。 那么古代的文人也是孜孜不倦地描寫人生的感悟,把自己對于現實的感知,還有所遭受的苦難,全部寫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作品里自然而然地充滿憂愁,這樣的作品那也是值得我們一讀。筆者今天就要與大家分享李煜的《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這首詞處處充滿了憂愁,字里行間也有著李煜對于人生最為深刻的解讀。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所以后世的歷史學家,認為他是一位無能的皇帝,要是不由于他的無能,南唐也不可能滅亡。其實我們不應該這樣去評價李煜,畢竟他處于那樣的時代,即使是有著過人的才華,有著再遠大的人生理想,那也是無濟于事,畢竟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李煜也是無能為力。 盡管李煜不能算是一位優秀的皇帝,但絕對是一位優秀的詞人,特別是后期的作品,每一首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愁,寫得極為傷感,而這首《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正是他晚年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當時由于他成為了俘虜,被關押在了北宋的都城,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使得他對于現實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更加的感人。 詞的上片則是由景入情,寫到了夜間的雨,淅淅瀝瀝的雨,讓人很是傷感,正是由于下起雨,使得外面的花兒也被打落了,這也使得春天很快說要過去了。一個人睡在床上,即使是蓋著很厚的被子,那也依舊還是能夠感受到陣陣涼意,畢竟五理時期的天氣變得更加寒冷。夢里不知道身處何處?只是覺得一切都變得很迷離,讓人內心很是傷感,而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夠享受到片刻的安寧。 詞的下片又是直抒胸臆,再次表現出了骨子里的憂愁,還有感傷之懷,我原本不應該一個人獨自倚在欄桿上眺望,這樣又引起了對于故國的思念,而這種思念又讓我無比的痛苦。離開的時候是很容易,可是想要再見,那就比登天還難了。過去就像是流逝的江水,也像已經凋謝的紅花,它與春天一同消失了,今非昔比,一個是天上,一個還是在人間,一切都再也不復從前。 李煜在這首經典的詞作,正是把內心的感傷之懷,還有對于故鄉的思念之苦,以一種很悲情的口吻娓娓道來,使得我們在讀了這首詞后,也是立馬能夠感受到詞人骨子里的悲痛之苦。整首詞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也沒有高超的表現手法,只是那么淡淡著筆,但是每一句都令人驚艷,讀來當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