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祭祀這件事上,無論中國還是國外,基本可以說,自有人類文明開始,就有祭祀,上到出兵打仗,小到婚喪嫁娶,祭天地、祭神靈,是必不可少的禮儀。 但祭祀祖先的重要程度,中國人絕對是頭一份。 一個大的族群,還會修建祠堂專門祭祀祖先,即便是現在,全國各地許多地方也可以看到張家祠堂、李家祠堂等。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的節日來祭祀祖先——清明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 既然祭祀祖先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如此重要,那么祖墳作為后代與先人的連接,自然就會無比重要了。 “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按照傳統,要從風水學的角度來分析,這就帶一點封建迷信色彩,但這句話絕不是純粹的封建迷信可以解釋的,結合現實,也并非沒有道理。 風水墓地風水,是一項十分深奧而且神秘的學科(姑且說是學科吧)。 選擇一塊墓地,首先要看墓相,因為墳墓也有兇吉之分,如果葬在一塊兇地,那子孫后代就倒霉了,反之,選了一塊風水寶地,那子孫后代非富即貴。 古代皇帝,作為一國之君,雖然都怕死,都希望長生不老,但他們也不得不為死后之事做好準備,選一個既能服眾又賢德的太子,是為了自己死后國家機器能夠繼續運轉,同理,選一塊好的墓地作為皇陵,也是為了江山基業萬世不朽。 中國歷史上所有的朝代,都會選擇一塊風水寶地,作為皇陵所在地,就是這個道理。 往小了說,士大夫階級,也一樣會在墓地這件事上下一番功夫,像蘇軾這樣豁達的人,會寫下“是處青山可埋骨”這樣的詩句,但他死后,一樣葬在了河南郟縣的小峨眉山上,此處背嵩陽,面汝水,山川秀麗,風景宜人。沒有說真的隨隨便便找個青山就埋了的。 再往小了說,普通百姓不像皇族士大夫那樣可以占據一等一的風水寶地,但在墓地選址上,也會盡量選背山面水的地方。 為什么呢?因為山能擋風,水能聚氣,才能真正達到陰陽調和、萬物生發的目的,這一點陰宅、陽宅是相通的。 你認為這是迷信,其實不是,這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如果跳出風水等于封建迷信的思想禁錮,你會發現中國古人的墓地風水,實際上是一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藝術。 現實不談風水,只說現實,真相就有點殘酷了。 你想啊,什么樣的人才有能力選擇一塊好地方,為祖先修建一座好墳墓?那必然是有錢有勢的人。所以我們反過來推,當一個人獲得成功后,衣錦還鄉,加上敬重祖先的傳統觀念,他肯定會斥巨資修建(翻新)祖墳。 反之,假如只是一個窮書生,吃了上頓沒下頓,自己的溫飽都是問題,哪還有更多的經歷和經濟去修建祖墳呢?文學作品中賣身葬父的小姑娘還不夠慘嗎,一張破席子把父母尸體一卷,裝進個破棺材里面,荒郊野外隨便刨個坑就埋了,為此還得給人當丫鬟甚至淪為玩物。 然后人們就會說你看某某大富人家,人家祖墳葬得好啊,所以會發財,你再看某某窮酸,祖墳都塌了也不修一下,活該考不上狀元。 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在祭祀祖先傳統下、在風水學的影響下、在現實的反應下,人們越來越重視或相信祖墳對一個家族命運的影響,民間有各種祖墳冒青煙的故事,不論真假,聽著真的很有趣。還有許多混跡江湖的算命先生,但凡有人問生意、事業之類的事情,一句回家看看祖墳堪稱萬能藥,反正你過得不好就是祖墳出了問題,過得好如果再回去翻新一下祖墳,還能過得更好。 這就是真正的封建迷信了,脫離了易經風水的真諦。 “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與其說預示著什么不可言說的玄學,還不如說是警示人們,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尊重祖先的傳統,萬萬不可忘卻。 即便現在喪葬方式越來越文明化,但每到重要時期,到先人的墳前掃掃墓、獻一束花,也并不是什么糟粕文化。 因為祭奠亡魂,慰藉的是生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