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規劃的活動歸納為三類,興趣類,公益類,專業類。這篇著重講興趣類和公益類兩種活動的評判。后文單獨章節講解專業類的活動。當然這三類活動不是孤立的,是相互穿插的。 興趣類活動 在講興趣類活動前先定義下興趣類活動。興趣是你持久學習,并且獲得一定水平的某種技能,一般會是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等等。 中國媽媽經常跟我講,我家愛好鋼琴十級,圍棋五段,籃球市級運動員。這樣的興趣類固然不錯,但是和美國大片中的hero還差一點點。 大家一定看過美國人的hero大片,那種傻乎乎的,從頭到位個人英雄主義的片子,別忘了,美國人贊揚他的重點是他拯救了人類,拯救了世界。 知道美國媽媽怎么談孩子的興趣嗎?他們會說,我家孩子鋼琴彈的好,在什么廳表演過,誰誰頒過獎。為誰表演的。籃球打的好,是校隊的,為學校在哪里拿了的冠軍等等。 看出差異了嗎?中國人強調程度,我有多厲害,但是不強調影響力。美國人強調影響力然后讓你感覺到他的程度。所以,套路就是討論興趣的時候別忘記影響力,這個更重要。 當然,可以更進一步,興趣類可以和公益類結合,比如鋼琴表演,小提琴表演,到哪里義演,給誰看,幫助了哪些人。打籃球的,可以到哪里教孩子打籃球,或者做一些教學類的視頻給大家看,等等。興趣有了用途,帶了社會屬性,才有它的價值。 興趣類也可以和專業類結合。比如愛圍棋的人,可能喜歡研究熱門的圍棋AI,愛足球的人,可以做一些統計,把自己變成比章魚哥厲害的預判員,我看到一個熱愛音樂的孩子,做了一個可以練習鋼琴的APP,在網上免費提供給大家使用,因興趣對某些領域了解,用專業來解決興趣問題。 這也是無比強大的結合。 總之一句話,中國人強調學,強調比,但是不考慮影響力。美國人是影響力第一,學第二,比第三。回去和孩子們討論下吧,如何讓他們的興趣,有一些多元色彩。這些要發自內心,以后文書里要看到他自我的心路。 公益類活動 接下來講公益類的活動。這塊內容是藤校非常看重的,做的好不好直接關系到你是否被錄取,因為大家的成績幾乎都是頂級,就比活動和文書。對于理工科學校而言,這類活動沒有那么重要,但是也是必不可少的,畢竟大學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有一顆博愛,回饋社會的心。 大家聊的最多的公益類活動可能就是支教,幫助老人孩子,殘疾人等等。到邊遠地區關愛下那邊的失學孩子,到窮鄉僻壤給窮人蓋房子,到殘疾人,孤兒院,老人院去送溫暖是中介經常會組織大家的活動,一般一兩周,中介收錢走人,孩子過一遍。客觀的說,這樣的活動,我稱之為無腦慈善,沒有用的。花錢花力,還被別人看出來是走秀,典型的吃力不討好。所以,做這類活動要注意以下幾點: 1.力所能及 比如你去云南甚至于東南亞更遠的地方去活動一兩周,可能持續嗎?機構組織的,一看就不是真心去的,為完成而完成,這種活動不要去除非有非常合理的理由。 2.持久性 公益類活動,是體現一種博愛,不能只愛一次,只愛一天或者幾天。所以這個活動最好有連貫性,比如一周一次或者一個月一次持續一兩年,甚至更多時間。 3.體現主題 不要今天關心老人,明天關心野生動物,后天又是啥新項目,太博愛,不好,太駁雜,沒聚焦,人家思維跟不過來。 4. 體現特質或領導力 公益活動,你在群體里面是什么樣的角色,跟風的,帶隊的,籌劃的?直接影響到招生官對你的判斷,不能為做而做,要在里面找到自己合理的位置。當然,有帶隊的,有策劃的,有表演的。。。。。。不一定要樣樣都是自己最牛,表現出自己特色最重要。 5. 同專業或者興趣的結合 專業和興趣,可能是你在技能上強過別人的地方,也是你喜歡的,在社會活動同時,結合一下何樂不為?比如有孩子到孤兒院彈琴,有數學高手教小學生奧數。這種信手拈來的公益活動,完美的愛好及專業的結合,會讓人覺得真實。 千萬不要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在自己身邊挖掘,可能更加真實。如果能夠把自己的專業或者愛好結合進去可能更能體現個人特質。所以,還是自己尋找自己的各類公益活動吧,不用刻意的找尋那些推廣的活動,可能不適合你,也不用去急急忙忙加入一些已有的活動,去尋找自己的真愛最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