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舊上海的極司菲爾路76號,熟悉中國特工史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這是汪偽政權特工組織的總部所在。因此,“76號”也就成了汪偽中央特務總部的代名詞,實際上它的全稱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工總部”。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76號”以極其殘忍手段對付一切抗日力量,甚至曾使軍統、中統在淪陷區的組織與活動幾度瀕于崩潰,讓蔣介石、戴笠、陳果夫恨之入骨。 在世人眼中,特務活動本身都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而“76號”從崛起到覆沒,只有短短的三、四年時間,世人對其了解不多。社會上一些關于“76號”的文學作品或人物傳說,比如張愛玲的小說《色戒》、電影《風聲》、電視劇《旗袍》以及中共地下黨員關露、國民黨中統的女諜報人員鄭蘋如的傳奇故事,越發的為“76”號增添了不少神秘與傳說。 《76號特工總隊》是一部關于介紹抗戰期間汪偽特工組織從成立到覆滅整個過程的歷史著作。作者在本書中對“汪偽76號”的起源、人員構成、社會關系、組織與活動、同重慶國民政府的恩恩怨怨,都進行了翔實的介紹;對76號的漢奸在抗戰后期的“困獸之斗”與抗戰勝利后汪偽漢奸們的最終下場分別以專章介紹;對抗日戰爭期間日、蔣、汪三方錯綜復雜的關系也有所披露。 本書作者馬振犢,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副館長;陸軍,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副研究員。在寫作本書過程中,兩位作者參閱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尤其是從一些當事人的回憶錄、日記、電文中尋找蛛絲馬跡。比如《周佛海日記》、陳公博《八年來的回憶》、《戴笠自述》,等等。這些材料有的公開發表過,有的是作者在臺灣“國史館”查閱檔案所得,此前沒有公開發表,對研究人員而言猶為珍貴,如《汪兆銘史料》(典藏號118-010100-0018-039)、《戴笠史料-戴公遺墨》(典藏號144-010106-0003-028)、《周佛海致汪精衛電》(典藏號118-010100-0032-068),《李士群致汪精衛電》(典藏號118-010100-0017-033)等等。 “76號”的創始者是李士群,也是“76號”的靈魂人物。李士群早年參加過共產黨,曾赴蘇聯學習,后被捕叛變成為國民黨的“中統”特務,1938年又叛變投靠日本。日軍侵占上海后,為急于控制上海,便出錢、出槍,指令李士群盡快建立漢奸特務組織。李士群覺得自己的號召力不夠,請來了甘當漢奸的“軍統”、“中統”雙料特務丁默邨。他們網羅愿意降日的“軍統”、“中統”人員作骨干,另收買流氓、地痞等社會渣滓作打手,拼湊起了一個漢奸特務組織的班底。經日本特務機關“梅機關”的晴氣慶胤中佐選定,將極司菲爾路76號的原安徽省主席陳調元公館作為丁默邨、李士群特務組織的駐地。 單從能力而言,李士群的確是一個出色的特工大師,稱得上中國特工界最頂尖的人物之一。他在蘇聯學到的特工知識和多年在中共,中統的特工經驗,幫助他迅速帶領“76”號站穩了腳跟。在李士群的組織與指揮下,國民黨中統和軍統組織都受到極大的破壞,大量特工被捕被殺,組織也被嚴重摧毀。1939年底,李士群經過1年多的部署,活捉了曾經擔任軍統天津站首任戰長、現任上海站的站長,軍統四大金剛之一的王天木,并設計迫使王天木叛變投靠了”76號”。至此,”76號“的聲望達到巔峰。 隨著李士群勢力擴大,慢慢有了想擺脫日本人控制的欲望。當時李士群除了是76號負責人以外,還是汪偽清鄉委員會秘書長、偽江蘇省省長,他將江蘇省看做是他自己的地盤,公然在蘇南同日本人搶奪戰利品和占領區的利益。日本人對李士群飛揚跋扈的態勢也漸漸不滿。軍統戴笠獲悉后,擬定了“以敵殺敵,借刀殺人”的計策,欲借助日本人之手除去李士群。 戴笠暗中與對李士群極度不滿的周佛海和丁默邨聯系。當時日本與美國中途島交戰失利,周佛海和丁默邨為了給自己留條后路,答應與戴笠合作,立功贖罪。除掉李士群,即為合作內容之一。1943年初,周佛海、丁默邨和日本間諜頭子柴山兼四郎聯起手來,準備對李士群下手。但李士群是個出色的特工頭子,生性狡詐、疑心極重,平日里深居簡出,飲食也非常小心,日本華中憲兵司令部的情報科長岡村少佐幾次安排手下對李士群進行暗殺,都沒有成功。無奈之下,岡村決定親自動手。 1943年9月6日晚,李士群接到岡村的電話,說在家中為他設宴,化解他與時任偽上海市保安處處長熊劍東之間的間隙。李士群剛剛從幾次暗殺中逃生,對日本人已經有所警惕,可他畢竟是日本人的走狗,不能公然反抗主子,思來想去只得決定赴宴。席間李士群相當謹慎,只是偶爾動一動別人剛剛夾過的菜,連茶水都不肯喝。 最后,岡村夫人端上了最后一道菜,一碟牛肉餅。岡村介紹說這是他夫人最拿手的菜肴,今天李部長來了,特地做了這道菜,請李士群賞光嘗一嘗。由于牛肉餅只有一碟,李士群頓時大感懷疑,說自己已經吃飽了,一動都不動。這時,岡村夫人又用盤子托出3碟牛肉餅。岡村解釋說日本人以單數為敬,席上有四人,所以分成一份和三份兩次拿出來,以示對客人的尊重。李士群知道日本人送禮講單數的習俗,經岡村這么一解釋,疑心就消退了幾分。岡村夫人一直跪在一旁遞上牛肉餅,李士群覺得岡村夫人以最高的日本禮節送上食物,自己再一口不吃,就等于跟岡村結仇。所以,李士群不得做做樣子,小心地咬了一小口。殊不知,就是這一小口牛肉餅,斷送了李士群的性命。 兩天后,李士群突然高燒不止,上吐下瀉。他的私人醫生儲麟蓀被緊急召來。但所有的藥物對李士群都完全沒用,李士群的癥狀是每一個小時劇烈一倍。開始嘔吐短短10小時后,李士群全身皮膚已經急劇收縮,連注射器的針頭都扎不進去了。當天傍晚,39歲的李士群就命歸黃泉。在李士群吃的牛肉餅中,有日本731部隊利用活人試驗研究出來的阿米巴菌。這種病菌是用患霍亂的老鼠的屎液培育出來的一種病菌,人只要吃進這種細菌,一分鐘就能培植一倍。在培植期內,沒有任何癥狀。等36小時以后,培植達到飽和點,便會突然爆發,上吐下瀉,癥狀如同霍亂,到了這時,人就無法挽救了。 李士群死后,“76”號陷入了嚴重混亂,先后改名為“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政治保衛總署”、“政治保衛部”下屬的“政治保衛處”,但都成強弩之末,不久就隨著汪偽政權的倒臺而解散。 總的說來,《76號特工總隊》作為一本大眾學術著作,既保持了嚴謹的學術態度,披露了不少第一手的新鮮史料,又讓我們大多數人看得懂,看得輕松,覺得有趣有料,充分滿足了讀者的獵奇心理。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