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后世尊其為“詩圣”。他生逢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飽嘗了人間顛沛流離與家國離難之苦。但他以一腔愛國情懷,以沉郁頓挫的筆觸,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成為唐代詩歌的兩座高峰之一。 杜甫寫了許多優秀的七言律詩,我們從中選出了七首比較有代表性的詩歌,供大家欣賞。其中一首號稱“唐人七律之冠”。你知道是哪首嗎? 秋興八首(其一)
解析:全詩以“秋”作為統帥,寫暮年漂泊、老病交加、羈旅江湖,面對滿目蕭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國家興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寫長安盛世的回憶,今昔對比所引起的哀傷;寫關注國家的命運、目睹國家殘破而不能有所為、只能遙憶京華的憂愁抑郁。 蜀相
解析: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游覽武侯祠,稱頌丞相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 客至
解析:全詩流露詩人誠樸恬淡的情懷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渾成,一線相接,把居處景、家常話、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刻畫得細膩逼真,表現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解析: 此詩是詩人面對如大海洶涌的江水,抒發內心感受的敘懷之作。詩寫于 安史之亂 時,詩人流落四川成都,寄居草堂,一次觀錦江“水如海勢”,波濤洶涌,則觸景生情,感慨萬端,但又無從說起,只好“聊短述”,抒寫了他激憤的、自我解脫的、一時的人生感悟。全詩八句五十六字,其中“語不驚人死不休”為傳世名句,道出了杜甫詩作的特色,反映了他認真嚴謹的寫作態度。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解析:這是一首敘事抒情詩,代宗廣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續七年多的安史之亂,終于結束了。作者喜聞薊北光復,想到可以挈眷還鄉,喜極而涕,這種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詩毫無半點飾,情真意切。 登樓
解析: 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寄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跡、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慨遙深,都從空間著眼,體現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登高
解析: 這首詩是杜甫于大歷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后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讀了這些詩,你有什么感想呢?你知道哪一首被后世稱為“唐人七律之冠”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高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