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學習書法離不開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將永字拆解成八個筆畫分別是:點(側法)、橫(勒法)、豎(弩法)、鉤(趯法)、提(策法)、撇(掠法)、短撇(啄法)、捺(磔法)。在永字八法中,沒有現在書寫中最常用的折,包括橫折、豎折等等,而啄法在硬筆中除了永和水,主要應用在宀,冖和買的橫鉤上,將折取代了啄,形成了硬筆常用的八個筆畫,分別是:橫、豎、撇、捺、點、提、鉤、折。
《硬筆楷書從入門到精通》 入門的目標:熟練掌握最最最常用58字。學完熟練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掌握一些基本結構,能辨識字的美丑。 初級的目標:是系統學習結構,開心練字的最大亮點。學完熟練掌握結構,見到陌生字可以主動設計,看懂字帖、古碑帖。 中級的目標:系統學習筆畫,系統梳理八大筆畫。學完理解每個筆畫的應用與變化趨勢。 高級的目標:(系統學習部首,近期會發布)
概述筆畫橫 俗話說橫平豎直,這里的平不是一般的平,而是帶斜勢的平。因為人的兩眼,視覺并不平衡,橫畫真正畫得平了,由于眼睛的錯覺,看去就像向右倒了下去。所以橫畫必須稍帶斜勢,但又不可斜得過分。大致橫畫斜度應為5°至7°左右。超過這個角度,就是太斜,不及這個角度就是太平,都不好看。
以上內容摘自鄧散木《鄧散木教你寫硬筆楷書》
斜落筆輕頓,由左至右行筆,中間輕快、挺拔,至尾端向右上微提后頓,再向左回鋒提收。 以上內容摘自朱濤《鋼筆字循序練習冊》
橫畫的方向是從左下向右上。漢字中的每一個橫畫都不是水平的,而是有一個從左下到右上8°至12°的斜度。一般說,橫畫越短則傾斜角度越大,長橫的斜度則稍小。 以上內容摘自曹長遠《師范硬筆書法教程》
橫筆簡單來說就是兩點,第一,左低右高,有一定角度(5°-12°);第二,有起筆、中間的行筆和收筆三個階段。從筆尖對紙的按壓重力來說,中間行筆的按壓重力最輕,寫好橫,這個按壓的重力必須有體會。所謂寫字用力,不是所有時間筆尖都重重的按在紙上,而是有重有輕。輕快持筆做不到,很難寫好橫。 為什么不能一筆一蹴而就,而非要分成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階段呢? 首先,練字是為了寫字,我們在寫字的時候,不可總用力,也不可總不用力,手指對筆的“抓持”一直是輕重變化的,一味用力,第一寫不好字,第二手會非常累,累到后面就不想寫了。所以橫筆中,在起筆時略用力,筆尖對紙有一定的壓迫,然后松弛行筆,手指略放松,最后剎車、再次用力,微做調整。 其次,寫字過程是一個調整過程,起筆是為了后面的行筆過程稍作休息,收筆是為了拉回到某方位做最后位置以及形狀調整。 最后,寫字是為了實用,實用中唯快不破,快不能一味的快,需要控制節奏,起筆和收筆就是節奏中的休止符,沒有它們,字很難寫好。隨著練習的熟練,起筆和收筆都會做到一蹴而就,甚至看不出停頓感,這時寫字也就進入很高的水平了。 橫筆可以簡單分為:短橫、中橫、長橫。
短橫 短橫除了短這個特色,重要的是沒有起筆和收筆過程,用很輕的力,在紙上輕劃即可
一般短橫主要出現在被包圍中,如日、目、田等,
 另一種情況雖然沒有被包圍,但是所在的部首本身已經很窄了,橫筆就不用做多于動作了。

中橫 中橫相比于短橫,除了略長以外,更突出的特征是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或者兩個)明顯的過程,不可忽略,否則影像字的形態美。 第一種情況多出現在上下結構中,收展中其它筆畫占據了展,橫筆只能屈尊收斂,所以寫得稍短。

第二種情況是作為獨體字是長橫,但是到了合體字被迫變成了中橫。
 長橫 長橫一般作為全字的主筆,為全字的姿態擔當。 上橫伸展,長橫出現在上方起到“天覆”的作用,覆蓋下方筆畫。上橫伸展一般斜度不大(京除外)。這類字不多,還包括百、萬、方等等。

中橫伸展,對字起到“橫擔”的作用;中橫伸展一般斜度略大,主要是為了“平衡”全字的穩重。

底橫伸展,起到“大地承載”的作用。下橫一般平為主,即使寫斜,最后也要用收筆的方式把重心拉回。
 單字結構卡片

收展——中間最寬:如圖,口為倒梯形,中間最寬。 中軸——左右對等:左右占地相等。 等距——豎筆等距:如圖,豎筆間距相等。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橫筆間距相等。 參差——豎筆參差:左右兩個豎筆在上方,左低右高。







平齊——主體呼應:如圖,左右部首都以橫中線為界上下均分。 等距——豎筆等距:兩個豎筆間距和短橫寬度相等。 等距——橫筆等距:左右分別等距,右方橫筆高度略高于左方。 斜正——左斜右正:如圖,左面第三個橫筆挑筆,右面第三個橫筆橫寫。

平齊——左高右低:左邊部首小,右邊是卩的特殊結構。 等距——豎筆等距:幾個豎筆間距相等,注意部首寬度與間距的匹配。 等距——橫筆等距:左邊部首的橫筆等距。 迎讓——筆畫迎讓:如圖,左邊的提筆(挑筆)不要挑出去。







平齊——上平:因為下方豎筆和橫筆的迎讓關系,所以上平。 收展——中間最寬:(容易忽視的結構特征)雖然是左右結構的字,但是中間一定要最寬。 等距——豎檔等距:如圖,豎筆間距與壬的寬度匹配。 迎讓——豎低橫高:下端豎橫交叉,豎末端低于橫筆(如圖)。




中軸——首點居正:點的重心在豎中線上,可以寫成豎點。 收展——上橫伸展:言字最重要的結構特征,上橫一定要展開。 等距——橫筆等距:多個橫筆間距相等,口的高度可以略大一點點。 參差——橫筆參差:多個橫筆,要寫出寬度不同的層次感。










收展——底橫伸展:如圖,橫筆為全字最寬。 中軸——中豎居正:田的中豎為全字的定位筆畫,在豎中線上。 等距——橫筆等距:如圖,田的橫筆等距,上方“刀”略高。 等距——豎筆等距:如圖,田的豎筆等距。 參差——撇向不同:“刀”字頭最重要的特征,兩個小撇的撇鋒指向略有差異。

大小——扁:如圖,底橫讓字扁,但是中間主體部分為瘦長。 收展——下橫伸展:如圖,下橫全字最寬。 中軸——左右對稱:如圖,特別注意口和兩點的左右對稱關系。 等距——橫檔等距:兩點可略高于口的高度。 參差——橫筆參差:如圖,多個橫筆,寬度有差異,顯示出楷書的參差感。



字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