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腦癱中醫病因病機.用辨證法施治效果顯著。以下針法辨治對腦癱、中風、偏癱的腦部疾病根據眾多患者反應效果好. 肝腎虧虛:若肝腎精血不足則腦髓空虛,出現癡呆、失語、失聰、失明、智力發育遲緩等癥狀。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則出現肢體不自主運動、關節活動不靈、手足徐動或震顫、動作不協調等。 脾腎兩虧:腎精虧虛,脾胃運化功能失司,則筋骨、肌肉失養,可出現頭項軟弱不能抬舉、口軟唇弛、吸吮或咀嚼困難、肌肉松軟無力等癥狀。 肝強脾弱:肝木亢盛,則出現肢體強直拘攣,肢體強硬失用,煩躁易怒。木旺乘脾,致使脾上更虛,導致肌肉瘦削等癥。 痰瘀阻滯:痰濕內盛,蒙蔽清竅,則見智力低下;病程遷延,絡脈不通,瘀阻腦絡,氣血運行不暢,腦失所養,則毛發枯槁、肢體運動不靈、關節僵硬。 腦癱后遺癥:取穴百會,廉泉(講話不清),天突(袪痰),合谷,外關,曲池(大腸之母穴),肩髃(癱瘓大穴),巨闕(心之募穴,腦部的問題一定要治心,心藏神),關元(小腸之募穴,與心表里關系),足三里(讓肌肉有力,肌肉長回來,要有胃氣),風市穴(要扎到骨邊,才有效),陽陵泉透陰陵泉(陰陽相交,起平衡陰陽之用),絕骨(髓會穴)透三陰交,涌泉穴(針的力量會透到腦部,使神志恢復的快),風府穴(對著舌根的方向進針,可讓患者講話更標準),肺俞穴(背部上,讓病人肺氣旺,能發聲),心俞(背上的),靈臺(直針扎),督俞穴(向外斜刺),腎俞(背上),京門(腎之募穴,可加強腎氣,腎主骨,主水,主記憶,主腦髓),脾俞(背上的,管全身的肌肉),陰谷(腎之本穴,可增強膀胱經上委中的療效),委中(膀胱經之母穴),承山穴(讓腳有力量,扎針時,一定要碰到脛骨,這樣才有效,才能引到腎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