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洋,也就是孫中山像背帆船壹圓和中圓銀元,在民國銀元里是除了袁大頭外,一種非常常見的銀元了。 船洋的歷史,從1932年開始一直到1945年,共有五個年份,下面咱們就用一種時間線的方式,去了解一下船洋。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試水的船洋,廢兩改圓的前奏。 民國初期,北洋政府雖然頒布了《國幣條例》,實行銀本位,并且鑄造了袁大頭等各種銀元,但是自古形成的用銀兩交易的習慣慣性還是很大的,因此銀兩制度并沒有立即廢除,銀元、銀兩交易并存。 而當時的世界連續多年發生經濟危機,銀價波動,交易和流通中銀元、銀兩如何換算,不僅十分麻煩,而且給了很多地下錢莊從中漁利的空子可鉆,因此廢除銀兩,改用銀元的呼聲的越來越大了。 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西方主要國家都已經放棄了貴金屬本位幣制,改為管理通貨的紙幣本位幣制,使白銀從貨幣變成了商品,銀價開始滑落,廢兩改圓的時機逐漸成熟了,于是就需要鑄造發行一種新的銀元,為廢兩改圓做準備,船洋至此浮出了水面。 作為試水的船洋有兩種,分別是民國二十一年上三鳥船洋和民國二十一年下三鳥金本位船洋,簡稱三鳥船洋和金本位船洋。 民國二十一年,孫中山像背金本位壹圓銀質樣幣 其中金本位船洋,根據《中國逐漸採行金本位幣制法草案》鑄造,幣模由美國費城造幣廠制造,上海的中央造幣廠試鑄,之后由于社會各界反對采取金本位幣制,因此最終沒有采用,所以僅有樣幣,沒有正式發行,數量極其稀少,現在價值不菲。 而三鳥船洋,幣面標注是民國二十一年,實際發行已經是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了,不過鑒于幣面標注,猜測應該是民國二十一年就已經開始設計準備了。三鳥船洋設計和金本位船洋類似,由于最后決定采用銀本位,所以把金本位字樣去掉,背面中間為帆船,右邊是一輪升起的太陽,帆船上面有三只海鷗在飛翔,寓意三民主義引領中國楊帆遠航,有如旭日東升一樣,屹立在東方。 民國二十一年,孫中山像背帆船三鳥壹圓銀幣 但是這個時候,日本侵略中國已經野心暴露,一·二八淞滬抗戰剛剛過去,因此三鳥船洋的圖案,非常容易讓人聯想到右邊的太陽是指東邊的日本,正在侵略中國,而三只海鷗是日軍轟炸的敵機,已經飛到了我們的頭頂上了,于是三鳥船洋剛剛發行就馬上回收,最后除了已經流入人們手里的5萬枚外,剩下的已經鑄造好的221萬枚,全部回爐熔毀了。 因此三鳥船洋留存到現在的數量也是比較少的,因此價格雖然沒有金本位船洋那樣一枚能換一套房子那么高,但是換輛幾萬塊錢的車也是可以的。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船洋的起點,廢兩改圓開始。 1933年3月,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頒布了《廢兩改元令》和《銀本位鑄造條例》,決定結束各省分別鑄造銀元的局面,將銀元貨幣的發行權收歸中央,銀元的鑄造統一由設在上海的中央造幣廠執行,廢兩改元正式拉開帷幕。 上海作為當時中國的金融中心,是首先實施廢兩改元的,從當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項的收付,須一律改用銀本位幣,即所有交易及結賬以圓為單位,不得再用銀兩交易。 配合廢兩改圓所推出的銀本位幣,就是目前我們常見的兩個年份的船洋,也是根據三鳥船洋更改設計,去掉太陽、海鷗之后的版本。 民國二十二年,孫中山像背帆船壹圓銀幣 按照規定,船洋銀元每枚總重26.6971克,含純銀23.493448克(庫平六錢三分),并鑄幣值為壹圓,新版銀本位幣,其正面有孫中山側面像及紀年,背面是中國雙桅帆船圖案和幣值。船洋比“袁大頭”略小,含銀量亦較其低。 民國二十二年的船洋,共生產了4640萬枚。目前通貨在將將一千元左右。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鑄造了兩輪,存世最多的船洋。 1934年10月以后生產的,為民國二十三年船洋,一直生產到1935年底,共生產了9878萬枚。 后來在1945年,由于國民黨統治地區的通貨膨脹已經到達了駭人聽聞的地步,各種紙幣已經形同廢紙,老百姓對其毫無信心。為了穩定金融局勢,不得不暫時恢復了銀本位,重新生產發行船洋。1945年重新發行的船洋,是按民國二十三年的樣式生產的,總計有4500萬枚。 民國二十三年,孫中山像背帆船壹圓銀幣 因此,鑄造過兩輪的民國二十三年船洋,一共有將近1.5億枚,存世量也是民國二十二年船洋的3倍,價格在六、七百元左右。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法幣實施,未發行的船洋。 上面說到,廢兩改圓的時機就是國際銀價暴跌。但是國際上為了防止銀價崩潰,1933年主要的產銀國和用銀國簽署了《白銀協定》,銀價開始止跌回升。緊接著美國為了刺激本國經濟,又宣布了白銀國有化,并大量采購國際上的白銀,于是全球銀價大漲。 這一跌一漲之間,依然堅持銀本位,還在使用銀元作為貨幣的中國,銀元就開始大量外流海外,造成通貨緊縮和金融危機。因此在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民國政府也不得不放棄銀本位,轉向紙幣本位。11月4日,法幣政策開始緊急實施,法幣成為法定貨幣,船洋回收后不再作為貨幣使用。 施行法幣政策后,原本打算停鑄船洋,但是這個時候美國政策又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停止在國際市場購買白銀,結果導致國際銀價又開始急跌,對中國外匯儲備造成不利影響。1936年5月,中美兩國從各自利益出發,簽訂了《中美貨幣協議》。美國政府要求中國增加貨幣準備金中的白銀比重,放寬白銀使用限制,以支撐白銀的持續需求,并由美國代為鑄造新船洋。美國則向華購銀,穩定白銀市場價格。 根據此協議,中方向美方訂購壹圓及中圓二種幣值的船洋各500萬枚,合計750萬圓。為防止國人將銀幣私毀或偷運出口,此次代鑄的船洋采取縮小尺寸、減輕重量及降低成色的方法生產,成色皆為72%。于是本來不打算繼續生產的船洋,又延續了下來,這就是民國二十四年、二十五年的船洋。 民國二十四年,孫中山像背帆船中圓銀幣樣幣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到了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后,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美國代鑄船洋的事情就i被擱置了,已鑄成的首批民國二十四年船洋,也因上海、南京相繼淪陷,未能交付給中國,隨即就被美國人給銷毀了,僅有極少數美國費城造幣廠留存作為檔案的試鑄樣品保存了下來,后來又有個位數的樣幣流出。 所以,民國二十四年的船洋有壹圓、中圓二種面值,并未發行,僅有樣幣若干,樣幣的材質有銀、銅兩種,除了正常規格外,還有縮小尺寸的小型版,也稱為薄片版,存世量屈指可數,目前僅有中圓面值的二十四年船洋近十幾年出現過,有電子圖片可以參考,壹圓面值的目前深藏在某位錢幣收藏家手里,沒有電子圖片,僅有文獻記載和早期印刷圖片,價值也自然高的無法估量,屬于大珍品行列。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抗戰全面爆發,遺落海外的樣幣。 和二十四年的船洋一樣,民國二十五年的船洋,由于抗戰全面爆發,連批量鑄造都沒有進行,就嘎然而止了,目前只有美國費城造幣廠試鑄的樣幣。面值也是有壹圓、中圓二種,同樣為薄片型,尺寸縮小到了32毫米,重13.5克,成色72%。 民國二十五年,孫中山像背帆船壹圓小型銀幣樣幣 另外,民國二十五年的船洋,除了常規的直齒邊外,還出現過一種安全邊的版本,但是二十五年的船洋為了縮小重量,都是薄片型的,也就是厚度很薄,很難應用復雜的安全邊,因此這種安全邊的薄片型船洋,應該也是美國費城造幣廠一種實驗性質的樣品。 民國二十五年,孫中山像背帆船中圓小型銀幣樣幣 民國二十五年的船洋,雖說都是留存稀少的樣幣,但是目前相比二十四年的要略微多見一點,因此價格沒有二十四年的船洋那么高不可攀,尤其是直齒邊型的,也就在幾十萬到一百萬之間。而安全邊型的,則目前已知僅有兩枚,價格也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至此,隨著法幣的實施和抗日戰爭的爆發,船洋就此終結了,但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一直到1945年,重新生產民國二十三年樣式的船洋,船洋一直到1949年人民幣發行流通,才逐漸退出了流通歷史,成為了錢幣收藏品。 總結最后,船洋的發行總量,達到了2億枚,而我們最常見的船洋,其實就是民國二十二年、二十三年船洋,其中二十二年少見,二十三年多見,其次就是三鳥船洋,雖然已經很珍稀了,但是拍賣會上還是可以經常看到的,錢到位也是可以入手的。而金本位、二十四年、二十五年船洋就是大珍品了,可能幾十年才會在拍賣會上出現一回,大家在圖片上欣賞就可以了,如果有人拿著這三種船洋賣給你,你就要小心了,要么是天大的漏(不可能),要么就是贗品。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