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保存久遠在于石頭,用石材建造活人的宮殿。而東方多半為木頭,難于保存。在人文觀念上西方更強調活人的精神,東方則相反用木材建造活人宮殿,死人則用石頭做墓穴! 鴉片戰爭后開埠的中國,南至廣洲珠江畔江漢關、沙面街、長江上的武漢關、上海灘上的萬國建筑群、天津五大道、山東青島的中山路、大連俄羅斯風情街、東至哈爾濱中央大街無疑不是西方列強留下的建筑。隨著變革遺留在東方的土地上,它們的主人們己棄它而去,剩下的只有建筑與東方人民的對話。 在我這草民看來既有恥辱也有人類的智慧,這密不可分的意識形態充斥在我畫寫生的情感之中。感受著歲月變遷的同時也伴隨著遐想……如青島的總督府、上海的沙遜大廈、武漢的江漢關等……如此完美的建筑可見當時占領者根本也沒有想要離開啊!但時過境遷啊!什么時候我們中國人設計的大廈也好、文化也罷在西方土地上擁有一席之地呢?也算是互通有無一下! 后記 : 這十幾幅速寫是我2014年春季,利用上午9點至10點避開了游外灘人群的時間,每天早上騎上自行車像唐詰訶德一樣一樣的'大戰風車'斗志一天畫一幅。用近半個多月的時間完成的第一感覺速寫。當時的激情難按至今想起還為之興奮不已,轉眼以四年啦當時也沒有公眾號,如今利用春節放假整理一下發上來儲存。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