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臨床實用中藥辭典》、《中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想給你聊一個話題,這就是“藏精氣”。 我給你講一個例子吧。 我以前跟師學習的時候,有一回,和老師一起接待了一個老者。這個人我記得當時是60多歲,什么毛病呢?就是晚上多尿。這一宿,能起夜五六回。一開始,他懷疑是有前列腺方面的問題,去做了檢查,還用了一些藥,但效果不好。 這老人家不想做手術,于是來投中醫。 我老師一看,發現脈象偏弱,舌淡嫩,苔薄白。 于是就問他,除了晚上尿頻,還有沒有其他癥狀? 患者想了想說,自己平時容易冒汗,哪怕是天涼的時候,也容易冒汗。再有就是兩條腿乏力,上街買菜什么的,一路上得坐下來休息好幾回。 我老師想了想,給他寫了一個小茶方子:準備山萸肉15克,益智仁9克,黨參和白術各6克,四味藥最好能放在砂鍋里頭,加水煎煮,取藥汁代茶飲。如果嫌麻煩,就把四味藥研成粗末,放在大暖水瓶里面,用沸水沖泡代茶飲。一劑藥,可以喝這么一天。 后來,這個老患者回去用了。沒過多久,他的二兒子反饋說,老人現在晚上尿頻得到了改善,一宿起夜兩次,有的時候就那么一次。愛出虛汗的現象得到了改善。 這個茶方子,我趕緊記載心上,回頭抄寫在本子上。我知道,這有是我老師用藥茶調治疾病的典型例子。 其實,這個老患者的問題,屬于腎的封藏失職。 什么意思呢?咱們中醫傳統理論當中的腎,和現代醫學所說的腎,有一點差別。中醫語境下的腎,包含一層功能態的概念,并非完全是一個實體的腎。中醫所說的這個腎,有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封藏,藏我們體內的精氣。 什么是藏精氣?簡單來說,就是藏我們體內對生命維系有用的精華物質。 比如說津液。腎氣,作為一身氣之根,能固護肌表,使得體內津液不外泄的。腎氣不足,腎的封藏功能削弱,津液就化汗而出,形成多汗。 比如說尿。尿的前身,也是津液。這里的津液在形成尿液并被被排出體內之前,要經歷一個貯存、再利用的過程。腎在這里就干這件事兒。如果你腎封藏的能力不足了,那這個貯存和再利用的過程被削弱了,津液直驅而下,人就會尿頻。 還有一些遺泄之疾,那更要考慮是腎封藏腎精的功能被削弱,才導致的狀況。 總而言之,我們體內的精華物質,靠腎的封藏之功,才不斷為人體所儲存、保留、回收、利用。腎封藏得越堅固、牢靠,我們的身體就越好。這就是中醫語境下對腎的一種解讀。而這種解讀,老祖宗其實早就暗示我們了。你看腎的繁體字怎么寫?上半部分是一個“臣”加上一個“又”字組合起來的。這個組合,也是一個漢字,叫做“jian”,一聲。古代的意思,就是堅固、牢固之一。所以這個腎字的源頭意義,就是在提示我們,腎的指責在于堅固、堅守我們的身體。 那前面我說的這個老患者,你看他,夜間尿頻,平日多汗,腰膝酸軟乏力,再結合脈象舌象,不難辯證為腎氣不固、封藏失職。這個時候,用山萸肉和益智仁這樣益腎收澀之品,配合黨參和白術健脾益氣,是可以起到調治效果的。當然,內有實邪,或痰濕內積,或濕熱蘊體,或心肝火旺之人,是不能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