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銀行按照“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創新型、智慧型”方向推進數字化轉型,致力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最具“智慧”的銀行,制定一系列突顯創新型銀行、智慧型銀行特色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建立數字化轉型成就核心平臺,建成國內金融行業規模最大的私有云,實現全流程的數據統一管理;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多渠道、全方位、智能化服務平臺;創新應用大數據技術,在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穩步增長的同時,完成了流程創新、業務創新、服務創新和精準營銷。 數字化轉型的主要舉措 1.保障資源投入到位 2002年底起,建行每年預算重點支持業務轉型、產品創新、物理網點和電子銀行渠道建設,確保 IT 建設資源投入;拓展自助渠道,建立功能互補、延伸觸角的自助服務網絡,包括物理網點和電子化在內的渠道體系建設、信息系統建設和后臺運營設備建設;重點支持未來以智慧柜員機為代表的經營渠道轉型和以智慧柜員機為代表的自助渠道建設。 2.建立數字化核心平臺 2011年,建行啟動“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累計投放13000多項創新及優化功能,歷經6年,3期分步實施,于2017年 6月全部實現主體功能,完成在全行37家分行、15000個網點及全部電子渠道的部署推廣,是展現數字化轉型成就的核心平臺,建立了國內金融行業規模最大的私有云,有效應對互聯網“潮汐式”的業務模式。 “新一代”系統從根本上顛覆了過去的“部門級”IT系統建設模式,成功實現了向“企業級”研發模式的全面轉型。具體體現三大領先優勢:一是業務與IT融合。IT 架構與業務架構緊密銜接,嚴格繼承來自企業級業務建模的成果,最大限度考慮全行范圍的共享和復用要求,避免了條塊分割和功能冗余。二是以客戶為中心。面向服務的架構實現了對客戶的深刻洞察及靈活應變,服務流程的調整變得更加簡單,可有針對性地滿足客戶需求。三是支持快速產品創新。通過組件的共享,可以達到靈活響應和快速創新的目標,使產品創新更便捷、更迅速。 3.引入人工智能技術 智能客服“小微”是建行全力打造的多渠道、全方位、智能化服務平臺,以自然語言處理、人機交互等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與用戶進行智能化人機交互?!靶∥ⅰ币迅采w建行微信公眾號、手機銀行、短信、互聯網網站、網上銀行及物理網點等多種服務渠道,真正實現成本低、效率高、體驗好的客戶服務。 4.創新應用大數據技術 建行通過大數據技術建立全行物理渠道信息的綜合管控,實現智能網點勞動力和資源管理;成立大數據分析中心,構建大數據實時在線查詢分析處理模塊,采用大數據多維分析技術進行“客戶畫像”,建立統一客戶視圖、客戶 360°畫像庫,完善客戶評價與細分、客群定制綜合服務方案、客戶接觸管理等業務流程,實現精準營銷。 5.加強科技人才的培養 建行一方面采取與外部專家合作方式,通過項目定向實現“借智、引智”;另一方面從2016 年開始實施“綠樹”計劃,重點培養行內數據分析和應用人才,從總行和各分行選拔優秀人才到總行數據分析中心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把需求落地。 數字化轉型取得的成效 1.經營業績穩步增長 建行利用強大的業務創新能力和敏捷的技術實施能力,實現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穩步增長,電子銀行、電商平臺、網上銀行信貸等業務迅猛發展。個人網上銀行客戶數、手機銀行客戶數和企業網上銀行客戶數居第1位,電子銀行交易替代率建行僅次于工商銀行居第 2位。 2.產品研發周期有效縮短 建行建立全行統一的產品目錄,構建產品創意管理和產品評價體系,逐步實現從客戶需求分析到產品研發、營銷、績效評價考核以及從準入到退市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建成了產品裝配工廠和配套的敏捷研發機制,能夠基于 14 個產品線、136 個基礎產品、58 個裝配模型、2279個產品條件,快速推出定制化的可銷售產品。目前在售、可售產品 14000多個,其中的93%是由產品工廠裝配的。 3.客戶滿意度快速提升 建行通過建設新一代核心業務系統構建起企業級跨業務、跨渠道、高度共享的客戶信息全景視圖,為客戶提供跨渠道、多產品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2016年底,智能“小微”服務客戶累計突破3 億人次,服務量是全行人工客服數量的2倍,應答準確率達到93%。手機銀行使用數、交易金額市場占比、應用市場上APP下載量居同業第一。微信銀行在業務規模上持續超過同業,蟬聯中國企業 500強新媒體傳播指數排行榜榜首。 4.風險防控能力顯著增強 建行通過借助數字化新技術集成各類風險形態的全集團風險視圖,建立從業務申請、交易控制到風險評估各業務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風險防控機制,提升全流程風險防控能力。2016年主動識別和攔截各類網絡金融渠道危險交易2.75萬件,避免客戶損失1.62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防范風險事件1.1萬余起,避免客戶資產損失8353萬元。 數字化轉型對郵政的啟示 1.高度重視數字化頂層設計,保障資源穩定投入 建行的迅猛發展,得益于抓住機遇,主動轉型,重視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同時對IT系統、電子化渠道建設、網上銀行以及自助柜員機等設施的研發和持續性投入,也為其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資金保障。 中國郵政要緊密對接國家政策,了解、研判和預測金融發展的未來方向,主動把握“數字中國”建設機遇,及時調整戰略決策,做好集團公司和金融控股子公司數字化發展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形成綜合性戰略布局。 2.重視數字化核心平臺的建設,持續加強功能迭代 建行堅持深耕技術的戰略,洞悉未來新技術發展趨勢,搭建了業界領先的基礎框架平臺——“新一代核心系統”,奠定了支撐未來轉型和持續創新的基礎;同時,標準化、動態適應的方法和流程,確保了IT架構不斷吐故納新,靈活適應轉型創新,為業務創新提供了堅實基礎。 中國郵政要從重構業務架構入手,設計和建設全新的數字化核心平臺,應用企業級建模方法,建立集團層面的流程模型、數據模型、產品模型以及用戶體驗模型;重點突出客戶導向和價值創造,采用快速迭代、易拓展的新模式,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業務需要。 3.高度重視科技應用,提升 風險管理能力和精準營銷能力 建行運用金融科技,為成功數字化成果轉化提供了保障;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柜面業務風險控制流程,提升風險控制能力;運用大數據分析中心捕捉客戶信息,建立客戶全界視圖,實現對客戶的全面洞察,全面提升精準營銷能力。 中國郵政要繼續開展關鍵應用技術攻關研究,提升大數據應用能力,整合內外資源,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重視線上業務的智慧化,并建立物理渠道信息的綜合管控,滿足管理決策、客戶營銷、風險管理、產品創新等數據分析要求。 4.重視高層次專業人才的培養,支撐郵政金融創新數字化轉型 郵政金融從業人員對傳統架構的技術平臺比較熟悉,而缺乏對于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知識和應用的了解和掌握。應建立完善的專業人才引進機制,調整和優化人才激勵和考核機制,加強對科技專業人才的金融業務培訓和指導,培養互聯網金融復合型人才。 |
|
來自: sztonydwnajpqa > 《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