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莊子《養生主》里的一句話,本意是:做了世人所謂的善事卻不去貪圖名聲,做了世人所謂的惡事卻不至于面對刑戮的屈辱。《養生主》是莊子關于養生的一篇文章,從寓言中闡述養生的道理。 作為一個剖析、嘲諷社會的哲學家、思想家,莊子的文章恣意汪洋、洋洋灑灑,但涵義深刻,往往能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社會,針砭時弊。《養生主》說的是養生與自然的關系,了解自己,順應自然,才能愛享天年。 養生是如此,社會何成不是如此,同樣需要順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逆時代的潮流終究會被淘汰。世人容易被社會傳統意義的道德所累,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善惡也只是認為的定義。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有自己的章法。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也可以理解為,做好事不會馬上受到稱贊,做壞事也不會馬上受到懲罰,但是做好事的人早晚要被人稱贊,做壞事的人終究要受到懲罰,所以人要向善,不要因為不能馬上得到別人的認可而不做好事,也不要因為不會馬上受到懲罰而做壞事。 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待善人,總是求全責備;對待惡人,總是掏心掏肺。對于善人,要求很嚴,對于惡人,總是寬容。一個善人總會因為一點小錯誤小瑕疵,而帶來無盡不信任,甚至詆毀和謾罵。一個惡人,一旦行善總會感動無數人,被稱贊為浪子回頭。 所以說做好事可以,但不是為了追求名利而做好事,不是為了追求世俗他人的贊許,不為道德的正面所累。同樣不要他人覺得不道德你就要被約束,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一切在法所劃歸的范圍內你都能去做,不為道德的負面所累。 在我們所處的社會,道德和法律都是統治階級的工具,正義和非正義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生著變化,沒有嚴格意義的對與錯。最重要的是跟對人走對路,只要站好了隊,最終都會化險為夷,一切都是美好的。 世俗的善惡,并不是判斷一個人的最終的結局。歷史是由人來書寫,更準確地說,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有時歷史也就成了一塊遮羞布,真真假假難以辨認,如果扯掉這塊布,也許一切看起來都是骯臟的。 不看過往,不求將來。那一切都是過眼云煙,此時的現在才最重要,那此時你的選擇才重要,是選擇世俗的善還是惡,都不如選擇那個能改寫記錄你善惡的人。對也好,錯也罷,無數風雨,無數歲月之后,一切都埋于塵土,不一定還有誰記得你,這也許就是社會的選擇,選擇對的路,跟著對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