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最全的通關攻略2 做題:總結高頻考點與錯考點——做過就忘等于沒做 很多學弟學妹問過我的一個問題是:對于高一剛開始接觸的化學來說,元素化學這一塊需不需要做很多題? 我的答案是:有時間多做題絕對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題目做的多少,而是做過后你從這些題中收獲了多少。 一直以來,我對“刷題”這種方法都是持中立的態度的——有的學生題目做了很多,但是有些類型的題目仍舊是每次做每次錯,那你做那么多題目的意義在哪里呢? 元素化學這一塊,如我上面強調的那樣,雖然知識點多,但是每種物質常考的考點與題型也就那么幾類。 所以建議同學們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一是要做過的題目有印象,二是要對自己錯誤的地方做好記錄。 舉個例子,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需要我區分液氯與氯水的題目,幾天后又做到一道類似的,那么就應該提醒自己:這算是一類高頻考點,可以在筆記本上專門記錄下來。 又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關于AI元素的圖像但是做錯了,那么首先要想錯誤原因究竟是計算問題、審題問題還是知識本身沒有掌握好? 只有思考才能真正厘清問題所在處,然后再自己總結歸納,才是把一道題目的價值發揮到了最大化,比盲目做10道題有用的多。 如果是審題問題,是不是以后可以讀題時圈圈點點?如果是計算問題,是不是以后可以再細心一點?如果是知識點問題,有沒有必要在筆記本上記下來以后提醒自己? 反應原理是高中化學中最偏于“理科”的一部分,它需要高要求的計算能力與邏輯推導能力。從本質上說,元素化學、有機化學都是在教學生“反應產物是什么”,而“反應原理”在教學生“為什么會這樣反應”。所以,認識清楚這一部分它在化學中的作用,我們就容易對癥下藥地給出一些指導方法。 最基礎——理解概念,區分混淆 很多同學認為反應原理就是“計算”,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反應原理這一部分的學習,首先最重要的應該是是打好基礎,這里的基礎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徹。 舉個例子,給出一道題目讓你計算某種酸的電離度,可是你連電離度的定義都不清楚,或者明明要求算電離度你卻算了一個電離平衡常數,像這類問題就是屬于沒有掌握好最基本的概念。 所以,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往往被同學們忽視的“定義”、“概念”反而是很重要的基礎知識。 學習中建議同學們認真地先把這類基本概念都記牢,并且自己在做題、考試前就區分開諸如“平衡常數與電離度”這類易混淆的概念。只有先知道了對象是什么,才有資格去討論怎么計算的問題。 理思路——相互聯系,幫助記憶 如上面所說的,反應原理本身就是一個很強調邏輯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實上,這一塊內容前后有很大的關聯程度。 從熱力學綜述開始,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節,每一個子章節之間都是可以互相幫助解釋、幫助記憶的。 在平時的上課、做題當中,養成一個不斷思考的習慣,自己把這各個原理之間的思路理清晰,對于這一部分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那么關建問題就是到底應該怎么做呢?舉個例子,今天老師上課講到一個關于化學平衡狀態下的平衡移動問題,其中就用到了熱力學當中反應速率的知識點,最后得出“溫度升高導致反應速率變大進一步導致平衡移動”這樣的結論,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意識到“平衡”與“反應速率”就這樣聯系起來了。 類似的,這樣的情況可以體現在任何時候,比如自己做題、自己復習的時候,但是關建的一點就在于:自己要養成思考和梳理的習慣。我們常說要多思考,那么在反應原理這一部分,多考慮一下各個子章節之間的聯系,如果能夠在整體上有一個把握,自然對一些綜合性的大題不會感到束手無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