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三十年來電影史上的傳奇人物,周星星同學絕對上榜前三名。這不僅得益于星爺的電影靈魂無法超越,更與他本人曲折頑強的成名之路有關。 早期的龍套之路。 80年代初,星爺報考第11期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第一次沒考上,最后幾經輾轉進入了訓練班的夜間部,并開始在無線電視劇中擔任臨時演員。訓練班結業后,星爺成為無線藝員。之后,被派主持兒童節目《430穿梭機》近五年。 誠然星爺的履歷表上沒有記載星爺是如何一步步轉型成演員,并且品質愈遠愈耐人尋味的,然而我們還是可以從他的作品中讀到絲絲的感觸。他常常笑著笑著流淚了,嗨著嗨著沉默了,在瘋瘋癲癲里藏著最深的情,在沒心沒肺的笑容里滲出了苦,在狐假虎威的耍無賴中折射了底層人生活的無奈。 開始走出了“無厘頭”自成一派的風格。 星爺在電影中,會以非常夸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體現人物情感。比如至尊寶的害怕,周星星同學的吃驚,唐伯虎的狂笑,就連在街頭溜達那一顛一顛的步伐,換任何一個人來模仿,怕是只能用浮夸和尷尬來形容,星爺用獨樹一幟的表現,換來了我們不明所以的搞笑。 電影雖然是電影,但好的電影其實是一部濃縮的人生。《喜劇之王》可以說是濃縮了周星馳的前半生。一個人,為了一個夢想,可以從塵埃里起步,動身跋涉。不要說求職的管事,就算是個瘸腿的不相干的雜務工也能動輒對他大吼大叫,貶低侮辱,路邊的一條狗都能無意地欺負他,他沒有功夫流淚,又弓著腰笑著來求機會了。拼盡全力地得到了些許希望,一陣風就能刮走,要么放棄,要么重復“拼盡全力”。 表演方式特別,思想更是充滿后現代主義。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周星馳當年成立了一個彩星電影公司,拍了第一部電影就是《大話西游》。電影上映后,兩岸三地對這部投資巨大的電影并不買賬,僅上映兩天就被迫下架,據說當時一場下來觀眾都不超過10個,票房只有二十萬,直接虧了一千多萬,成立不久的彩星電影公司直接關門,賠的血本無歸。 一部口碑極其不受待見的電影,為何翻身成了不可超越的經典,其中的橋段、旋律被后人爭相模仿、引用?據說這得歸功于北京電影學院。1996年影片在北京電影學院一上映,當年的大學生立刻將其奉為至寶,當做學術來研究,得出的結論讓周星馳本人都蒙圈了:這部電影里包含了大量的后現代主義。 后現代主義是什么?一個網友的總結簡單易懂:一遍看不懂,兩遍你會笑,三遍你會哭,四遍你發現,你已經是故事里的人了。 我們至今都在吃星爺的老梗還不自知。記得六、七年錢,一個女教師的辭職信火爆全網: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某次在重溫星爺老電影《算死草》時,驚現這樣一段對話: 莫文蔚扮演的老婆問周星馳老公:你送我去英國讀書,是不是因為你對著我七年覺得太悶了? 周星馳(陳夢吉):當然不是!地球這么大,我能夠讓你到外面見識一下,始終是件好事,對不對? 所以,即使是挖不盡的寶藏,寶藏于人,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喜劇帶著時代背景,以小人物的視角,體驗人生百態。 沒有一種成功不是伴隨著苛求,周星馳對電影的執著,像一團火焰,燃燒著他的身體,讓他的白發都閃著智慧的光芒。 他總用喜劇的方式,演繹一個小人物的悲哀,哀而不傷,傷的是他自己,哀的是我們透過影片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短暫的沉思。 你還見過哪個演員,用笑來表達悲傷,用不正經來表達深情,用慫來表達勇敢,或許,這就是星爺的喜劇難以被模仿,更無法被超越的原因。 其實,當年就光臺詞有多少我們都不曾聽懂過,只當做一句笑話或胡言亂語打發了? 希望你永遠都不要聽懂那一句: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