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烘是光刻工藝的基本步驟之一,也被稱為軟烘。即在一定的溫度下,使光刻膠膜里面的溶劑緩慢地、充分地逸出來,使光刻膠膜干燥[1]。 光刻膠被涂到硅片表面后必須要經過軟烘,軟烘的目的是去除光刻膠中的溶劑。軟烘提高了粘附性,提升了硅片上光刻膠的均勻性,在刻蝕中能得更好的線寬控制[1]。 典型的軟烘條件是在熱板上90oC到100oC烘30秒,接下來是在冷板上的降溫步驟,以得到光刻膠一致特性的硅片溫度控制[1]。 前烘可在熱板或在烘箱中進行,每一種膠都有其特定的前烘溫度和時間[2]。 軟烘的溫度和時間視光刻膠和工藝條件而定[1]。 光刻工藝的八個基本步驟 為方便起見,可將光刻的圖形形成過程分為8個步驟,即氣象成底膜,旋轉涂膠,軟烘,對準和曝光,曝光后烘焙,顯影,堅膜烘焙,顯影檢查[1]。 光刻膠軟烘的原因 光刻膠軟烘的原因有:1.將硅片上覆蓋的光刻膠溶劑去除;2.增強光刻膠的粘附性以便在顯影時光刻膠可以更好地粘附;3.緩和在旋轉過程中光刻膠膠膜內產生的應力;4.防止光刻膠沾到設備上(保持器械潔凈)[1]。 如果光刻膠膠膜在涂膠后沒有軟烘而直接進行對準和曝光,將可能出現下列問題:1.光刻膠薄膜發黏并易受顆粒沾污;2.光刻膠薄膜來自于旋轉涂膠的內在應力將導致粘附性問題;3.由于溶劑含量過高導致在顯影時由于溶解差異,而很難區分曝光和未曝光的光刻膠。4.光刻膠散發的氣體(由于曝光時的熱量)可能沾污光學系統的透鏡[1]。 軟烘設備 常被提及的光刻膠軟烘方法是硅片在真空熱板上熱傳導(圖1),用這種方法,熱量可以很快通過與硅片背面接觸從熱板傳遞到光刻膠。光刻膠由硅片和光刻膠的接觸面向外加熱,這可使殘留溶劑最小,因為循環時間短(例如30到60秒),這種單片熱板方法適合于多片在自動硅片軌道系統流水作業。在硅片軌道處理流片時,緊隨加熱步驟之后,通常有一在冷卻板上的冷卻步驟。這一步驟快速冷卻硅片以便下一步操作[1]。 圖1 軟烘 參考文獻: [1] MichaelQurik, Julian Serda(著),韓鄭生等(譯),半導體制造技術,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06,333-334 [2] 崔錚,微納米加工技術及其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25-25 |
|
來自: Long_龍1993 >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