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育兒觀念越來越深入父母的意識中,早教對于寶寶的好處,也引起了家長們的越來越重視,不少家長從寶寶出生起,就為他尋找各式早教模式,好為將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尤其是數學,有相當一部分家長自認為數學不好,也擔心自己的寶寶數學差,就想通過早教早早為自己的孩子進行數學學習。 2~3歲孩子,如何學數學? 比如從寶寶開口說話開始,就要求他背誦加減乘法口訣;讓孩子學會從1數到100,甚至1000、10000;進行加減乘法練習運算等等。 然而,2-3歲的孩子如何學數學?對于2-3歲的寶寶由于年齡小,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尚示未成熟,對于周圍的事物還處于感性思維的萌芽狀態,這個階段的孩子無論學習什么,都不太適宜一板一眼的被動式灌輸他人的知識,而是一種主動式的、探索式的、玩樂中的啟蒙學習。 方式一:創造啟蒙環境 父母應為孩子從小創造適宜數學啟蒙的環境,也就是父母的陪伴引導,利用他們的求知欲,進行有趣的數學啟蒙。環境不適宜,則會影響寶寶早期的數學思維的培養。 方式二:培養數學思維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教給孩子的,不是學會什么是數學,而是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模式,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學會怎樣學好數學。 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就會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不用愁。”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一直在很努力學習數學,不過,老師也說過,學數學并不是為了考試,而是其背后的數學思維,更值得我們去探索和思考。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的同時,也應該更重視這些,包括孩子有序思考、逆向思考、邏輯思考、發散思考以及正向思考等。 Ps:數學學得好的人,也更容易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因為他們有條理、有邏輯、有辦法。 那么孩子如何進行數學啟蒙呢? 我們平時教育孩子,更重視的是傳達方法,比如吃飯的時候,給孩子一雙筷子吃飯,而不是先給他一碗飯,讓他用自己的方法去嘗試吃飯。 1)、數字啟蒙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喜歡教孩子數數,從1數到10,到100等,就認為孩子很棒,這么小就學會數數,數學肯定差不了。但真正與實物連在一起數時,寶寶根本分不清多少,還是慣性地從1數到10,只能說會數數,但不會點數。 讓寶寶認識數字,應把數字和實物連在一起,一個一個地數,能更好分清具體數字的含義,建立最初的數字對應啟蒙。除了這種口頭與實物對應認識數字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通過所看到的數字進行視覺數字學習。比如看日歷、看時鐘、數字玩具等,這些不經意間的視覺數字,加以稍稍的關注和引導,就能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數字,對數字產生興趣。 比如平時在家里,寶寶想要某種東西,如果成只或者成個的,如橘子,我會隨口問一句:“想吃幾個橘子”。二寶就會邊伸出3個手指邊說:“想吃三個。”我就引導他拿三個橘子,他會一邊拿一邊數:“一個,兩,三個,我要吃三個橘子。” 數字無處不在,需要家長用心發現,耐心引導孩子,讓寶寶輕松認識數字。 2)、空間啟蒙 對孩子進行空間的啟蒙,除了認識形狀,還有相應的圖形關系,以及位置的概念。對于2-3歲的寶寶,通過游戲方式,進行學習,更能引起他的注意力和興趣。 現在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玩具可以進行玩耍,幾乎每個寶寶都有少不了積木類的玩具。家長會發現,積木玩具都有各類的形狀組成,如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家長在陪寶寶玩積木時,可通過簡單的指令,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物體的形狀、圖形關系、物體位置。比如“在你左邊有個三角形積木,“兩個三角形放一起是四邊形”,“兩個正方形放一起是什么圖形呢?”等。 3)、邏輯啟蒙 從孩子一歲左右就能聽懂大人的指令,并能做出相應的反應或動作時,就可以進行數學邏輯思維方面的啟蒙,但有些父母往往容易忽略這方面的培養,或者自身邏輯思維較弱,無意識往這方面培養孩子。
其實引導孩子進行邏輯啟蒙也不難,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睡前準備:洗澡、刷牙、讀繪本、睡覺;寶寶起床:穿上衣、褲子、襪子、鞋子。當每天重復出現,形成規律,寶寶就能按著規律預知下一步將出現的事物,就有了最初的邏輯思維能力。 枕邊育兒寄語: 學齡前孩子的啟蒙學習相當于給土壤“松土”過程,為未來“播種”學習做好準備,這個“松土”的過程應該是輕松愉快的,來自生活,融入生活。孩子學習數學,并不是機械式的進行背口訣、加減乘除法的運算,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游戲、玩樂進行啟蒙學習,有利于激發寶寶對數學的興趣,也鍛煉了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