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軟資本高級投資經理 金承天 2020年2月25日,存儲芯片概念股兆易創新以426元/股創下新高,較去年同比漲幅430%,可以算是牛股中的牛股。兆易創新主要生產存儲芯片Nor Flash,是4種主要的存儲芯片之一。本文將以簡潔的方式介紹半導體存儲各個分支,并梳理相關的一二級市場標的及上下游企業。希望對讀者有幫助。 二級市場對存儲芯片的高度關注是推動股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任何電子產品都離不開存儲芯片,可以說存儲器是信息產業的根基,占到了集成電路近一半的產值。 得存儲者的天下,不掌握存儲介質的生產技術就無法擺脫“代工廠”命運,存儲芯片對于我國科技產業有著極高的戰略意義。 過去30年,我國錯過了光存儲(CD、DVD等)、磁存儲(磁帶、機械硬盤)的產業窗口,即便在今天,我國存儲芯片領域的國產化率還很低,好在我們在各細分領域已做好了技術準備,關鍵產品的量產已接近落地。可以說,中國存儲行業已進入3月天,離春暖花開越來越近了。 存儲領域投資的三條主線 1、Dram、Nand國產產能爆發將為上下游企業帶來巨大增長機會; 2、Nor、EEPROM領域將有小而美的機會,新應用將使市場換發生機; 3、5G、云計算、人工智能將為高性能存儲帶來系統性機會,頭部企業將因此受益。 半導體存儲器是集成電路領域第一大分支。集成電路分為邏輯電路、模擬電路、存儲器和微處理器四大類。半導體存儲器市場空間超過1200億美元,占到集成電路的40%。 存儲器依照特點不同可分為眾多類別。依照斷電后是否還能保留數據,可分為“易失性(VM)”與“非易失性(NVM)”存儲兩大類。如下圖所示: 一類是易失性存儲器(RAM),這一類Memory斷電后數據不能儲存,但性能卓越,主要以DRAM與SRAM為代表,常用于電腦、手機的緩存(SRAM)及內存(DRAM)。SRAM速度高,但容量小。而DRAM保留數據的時間較短,速度也相對較慢,但從價格較SRAM便宜很多,容量更大,因此一直都是內存的不二之選。 第二類是非易失性存儲器(ROM),這一類Memory斷電后數據能夠存儲,主要以NAND Flash與Nor Flash為代表,常見于SD卡、U盤和SSD(固態硬盤)。 從單位價格角度排序,SRAM高于DRAM高于Nand Flash;而從容量需求量角度Nand高于DRAM高于SRAM,因此我們便看到了下圖(右)中三大存儲介質的產值占比。
SRAM在緩存領域的應用無人撼動,但緩存的用量始終有限,因此雖然SRAM價格昂貴但占比始終較小。 作為內存老大,DRAM高價特性使它在過去二十年一直占據著存儲芯片老大的位置。如今最有可能對DRAM地位形成擠壓的是硬盤新貴Nand Flash。隨著市場對高速外置存儲的需求高速增長,Nand Flash(固態硬盤)對機械硬盤的替代正在加速。雖然單價遠低于DRAM,但是Nand Flash需求量是DRAM的數倍,且增速更快。 此外,有一種介于易失和非易失之間的新型RAM正在走向市場,代表為Intel和鎂光研發的3D Xpoint,其性能介于內存與固態硬盤之間,可在廉價內存與超高性能外置存儲領域中得到應用。 SRAM、DRAM、NAND、NOR很大程度上將受到5G、人工智能、物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發展的影響。每種介質都將受益,但程度各有不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新形勢下各領域國內有哪些企業具有行業機會,增長點又在何處。 剛剛提到SRAM主要用于計算機緩存,此外汽車電子等也會涉及,是存儲領域最精貴“小巧”的介質之一。 市場規模:全球約10億美金,是主流存儲介質中最小的。Sram領域雖然市場空間小,但受計算機、物聯網、汽車電子等領域的發展將會保持穩定增長。 市場格局:Cypress占比38%,ISSI占比17%,其他45%。我國企業暫無生產及設計能力,僅依靠海外收購獲得了Fabless的研發設計能力。 國內上市公司北京君正300223于2019年末收購北京矽成,后者于2015年收購了美國ISSI公司。ISSI從2016到2018年的營收同比增速均超過16%,收入規模達到4.5億美金。其中,DRAM營收位列全球第七、SRAM營收位列全球第二,在汽車電子領域具有極強的技術優勢,有著較好的盈利能力和成長前景。 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是最常見的內存和顯存,只能將數據保持很短的時間。DRAM是相對于SRAM而產生的,DRAM除了兼具SRAM特點外還擁有非常高的密度,單位體積的容量較高,因此成本較低,幾乎適用于任何帶有計算平臺的個人消費類或工業設備,從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到智能手機和許多其他類型的電子產品等。
中國DRAM基礎薄弱,長期受限于市場、技術、產業鏈不完整等因素,無法與國外IDM大廠正面競爭。直到2016年以后,中國存儲才開始成規模地發展自己的IDM體系。 我國切入DRAM領域是從并購海外Fabless廠商開始的。2009年,浪潮集團收購原德國奇夢達科技(西安)有限公司,后者原為德國英飛凌科技存儲器事業部,主營DRAM設計。2015年,紫光集團旗下紫光國芯股份有限公司又將該資產收購,補強了紫光系的存儲版圖。紫光國芯的技術處在國際前沿,公司開發的DDR4及LPDDR4等產品已經完成驗證,同時正進行新一代GDDR6物理接口的開發。 國內DRAM領域另一個重大事件就是剛剛提過的大陸資本收購美國ISSI。至此國內已具備了Dram的設計能力,但生產端仍是空白。 ![]() 隨著集成電路產業逐漸成為經濟結構升級的重點發展方向,關注度和資金紛至沓來,中國存儲產業正式進入IDM時代。2016年,合肥長鑫由合肥產投牽頭成立,主攻DRAM方向。在短短的兩年內,合肥長鑫在元件、光罩、設計、制造和測試領域都積累了許多的技術和經驗。近年來與兆易創新合作研發也加速了DRAM的國產落地,2019年已實現了量產,未來幾年大范圍銷售可期。 從投資角度,合肥長鑫、紫光存儲對于大部分的一二級投資者均沒有直接的投資機會,但是我們仍可以關注Dram的上下游如半導體設備、Dram封測、內存接口芯片等領域的爆發式增長機會。 相關標的 太極實業600667(與DRAM巨頭海力士合資成立海太半導體,專門承接DRAM芯片封測) 深科技000021(2015年收購金士頓(KINSTON)核心封測廠商) 晶方科技603005(2015年原DRAM巨頭奇夢達科技位于蘇州工業園的封裝測試和模組工廠) 瀾起科技688008(內存接口行業龍頭,2018年收入達到18億,增長50%,毛利率高達70%,凈利潤率40%,仍處于高速發展中) 內存接口芯片2018年全球內存接口規模約為5.7億美元,同比增長51.4%,快于DRAM的增速。內存接口的作用是服務器內存模組的核心邏輯器件,解決服務器CPU的高處理速度與內存存儲速度不匹配的問題,提升內存數據訪問的速度及穩定性。 內存接口下游需求穩定,市場規模增速較快。下游客戶主要為三星電子、海力士及美光科技為主。在大數據中心、云計算等新興行業發展趨勢下,對服務器數據存儲和處理負載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服務器中配置內存數量的增加,內存接口芯片市場規模未來提升空間可期。 ![]() 瀾起科技、IDT和Rambus是目前該領域的主要玩家。瀾起科技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行業高壁壘與下游市場的蓬勃。內存接口產業發展初期全球有10幾家企業參與,而隨著技術迭代,到DDR4時僅有瀾起在內的3家企業參與。而服務器市場受益于5G基礎建設、云計算及大數據中心快速增長,使得瀾起科技業績迅速爆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