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戰斗仍在持續中。全國各地各大中小學校在教育部“停課不停教、不停學、不停管”的政策指導下,正在積極開展線上教育教學活動。 曉羊集團為了解決學校在線上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邀請了在線上教學設計、教務管理、學科教研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學校管理者、教研員以及一線教師,分別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和實踐教學案例出發,開展涵蓋在線校本教研組織與管理、課堂教學與管理、教學技能評價與考核等專題的系列培訓課程。 曉羊集團【公益助“教”,在線講“學”】在線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系列課程第五講《混合式理念下的項目式學習》于3月1日晚7:30順利開播。主講專家馬寧是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移動學習”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副主任。(本文根據課程視頻整理,略有刪減) 無論是時代發展,還是我國發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我們都可以發現,培養具有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社交技能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是當前教育的核心目標。而要培養創新型的復合型人才,關鍵在于推動教育變革。項目式學習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方式之一,是值得探索和嘗試的,但不能取代主流的教學方式。項目式學習(簡稱PBL)是從真實的問題出發,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協作等學習方式,借助信息技術以及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問題,并將結果以一定形式發布的學習方式。 3.學習方式視角:自主、協作、遠程協同等多種學習方式的混合。項目式學習的目標是促進學生21世紀能力、核心素養、綜合素養的發展。核心關注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包含創新、問題求解、決策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項目式學習從不同視角可分為不同類型,本次課我們只介紹以下五種類型:這個類型比較適合我們國家的國情,因為我們現在是分科教學,跨學科教學對每個具體學科的老師來講很難操作。而這個類型是小顆粒度的,任何學科的老師都可以根據如教材或者大綱設置等在學科內部找到相關點。 網課對學生的管控效果會比課堂教學差很多,所以我們的期望值要適度。 ▲問題情境: 有四個小朋友參加了一個校外俱樂部,回到學校后,想向其他小伙伴介紹這次驚險、刺激的冒險。
▲探究活動: 在這個項目里,你要幫助他們學會制作圖表,并向同學們講述這次奇妙旅行中發生的故事。 活動1.東東和小杰分別畫了一張圖表示他們的旅行中每天行走的情況,沙沙發現這兩張圖長得完全不一樣。 
問題:東東和小杰參加的是同一次旅行,為什么他們畫的圖存在這么大的差別呢? 設計目的:存在差別的原因就是縱坐標的含義不同,這個活動的教學設計意圖就是讓學習者能夠了解坐標軸的含義。 活動2.第五天整個下午都在下雨,夜晚還有一場猛烈的雷雨,最后一天特別熱。用三種圖來表示這個情況: 問題:這幾張圖講述的是同一個故事嗎?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設計目的:這個教學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理解刻度值的含義。活動3.昨天進行了一次非常棒的旅行,出發幾個小時后到達山頂,休息片刻后,繼續沿著路到山的另一邊,并沿著環形小路回到起點。用四張圖表示此事:
問題:哪張圖最不可能代表這個故事? 設計目的:讓學習者去綜合地、開放性的運用圖表。 假如你是一個游樂園的工程師,職責是確保游樂項目有序、安全,你需要設計并測試一些模擬游樂園的項目,并用圖表分析他們的性能,或者根據所給圖表推測游樂項目類型。這個圖表故事共包括20多個相關小活動,完整體驗可查閱: (http://wise./project/160#/vle/node1) 本項目基于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教材課文及語文園地:《17長城》《18頤和園》《19秦兵馬俑》《語文園地五》。1.驅動問題。近些年,中國有很多名勝古跡被列入世界遺產,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如何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2.小組探究群文學習。老師提供表格,學生從三篇課文的背景資料、描寫順序、修辭手法、說明方法、好詞佳句等不同維度,個人自主和小組閱讀,班內進行匯報分享。3.拓展閱讀。教師精選一批同類型的文章,比如和中國的世界遺產相關的文章。4.寫導游詞制作微電影。學生任選一個中國世界遺產,寫導游詞→拍微電影→用視頻音頻剪輯工具做成微電影→發布到班級網站上。此案例即為課時進行重構,整個單元完全打通進行同等設計,時間持續兩到三周。過程當中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不僅是語文素養能力,也培養了其他方面的素養,諸如:信息素養、與人溝通、處理問題能力等方面素養。選自:項目引領方向(PLTW:Project Lead The Way)項目 1.飛機的進化:了解不同飛行器,寫入“工程筆記”中;制作視頻廣告說明未來航天器的特征和屬性。2.機翼的研究:設計、制作和測試一個機翼,在“工程筆記”中記錄設計和測試結果。3.推進系統:設計、制作和準備水瓶火箭等設備;發射水瓶火箭,追蹤其高度,在“工程筆記”中記錄數據。4.航空和火箭:用紙或薄膜制造一個模型火箭,并測試;以小組為單位構建一個模型火箭,按工種作業。任課教師吳俊杰老師與北師大項華教授等人一起做了該項目,項目主題涉及不同的技術和學科知識,強調綜合運用。 以“投票”主題為例,學生用scratch軟件設置投票器?還是像圖里貓和老鼠的方式?吳老師制作了投票器后在學校里進行了投票測試。數據內容包括:學段、性別、選項等,其中考察的并非簡單編程,還包括整個創意過程的設計。學生需要明確此過程由哪些數據組成、如何記錄、導入表格、數據分析,從而養成學生的科學素養及批判精神。數據繪制成為各種各樣的統計圖表以后就與數學集合在一起了,根據圖表和數據加以應用。由此可見,數據信息不僅是一門課程,而是整個科學素養的培養、科學精神的培養,強調的是信息技術以及作為載體的應用。基于遠程協同的項目學習,是從技術的實現形式定義的:為了達到某一教學目標,在不同國度、地區或者城市,各自選擇幾所實驗學校,分頭組成若干個協作學習小組,圍繞某一主題,通過實驗探索、信息收集、數據分析、交流共享等進行知識建構、知識創造和問題解決的項目式學習。
基于遠程協同的項目學習的類型:信息共享與交流模式、平行問題解決模式、共同創作模式、實驗探究模式、互動游戲模式等。 國際合作項目,由工程和科學教育促進中心 (http://www./curriculum/boilproj/)發起和管理,每年開展兩次。任何地方、任何年齡的學生都可以免費參與項目。推薦6-12年級學生參與。 確定實驗中哪個因素對水的沸點影響最大。學生通過分析參加者提交的所有數據,得出實驗結果。 ▲項目實施:  通過實施遠程通訊技術,組織東西部城鄉學校形成互聯互動的學習共同體,開展基于項目的遠程協作學習。1.證據導向的學習(EBL)是為解決特定學習問題而運用一些證據驗證假設、發現并得出解決問題方案的一種學習范式;該范式同時強調基于證據來呈現學習結果,并由此證明學習活動及學習成效已經發生。從學習者視角,強調學習者運用數據,利用證據,進行猜想、推理、假設、建模、驗證的學習過程。從教師教學視角,強調利用證據反映學習過程,呈現學習結果,判斷學習者學習發生的情況,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習,提升學習績效。證據導向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科學素養,關注對學生能力層面的評價,強調學習結果的可檢驗性,符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方向。是指在證據導向的學習理論指導下,結合項目式學習的特征構建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生在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認知活動,強調對學習過程中一切證據的收集和利用,促進教學活動中發展性、診斷性評估方式的開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水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一系列證據完成科學探究任務和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夠獲得情境性知識和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更好的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和21世紀技能的發展。通過證據的呈現幫助判斷學生的學習是否真正有效發生,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的促進有效教學。證據導向項目式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知識深化與綜合能力、基于證據的探究能力、跨學科的問題解決能力。由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發(http://epbl.),目前正在開發完善當中。 該系統擬在對國內外優秀項目式學習方案和案例進行匯聚的同時,基于各學科課程標準和學科知識圖譜,以及學習者認知能力發展模型,實現自動推薦、人為篩選等各種方式的項目式學習方案生成,支持學習者在線學習及全學習過程的數據采集和智能診斷,支持學習者個體或班級群體的項目式學習。
1.新課程觀 課程再設計中心框架,包含傳統學科知識、現代學科、交叉學科和一些核心主題。以技能、品格、自我調節、自我管理四大部分構建課程。  CCR框架認為課程設計的關鍵在于鑒別和聚焦學科內和跨學科的核心概念。大概念是重要而持久的。大概念超越了特定單元的范圍,是可遷移的。大概念是理解的基石,可以作為有意義的模式,促使人們將碎片化的知識聯結起來。
3.核心主線 以學科大概念為主線串起每個項目式學習,構建出一個項目式學習的系列課程體系。
4.目標導向 核心目標:培養學生復雜問題的解決能力、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5.項目式學習的六大環節 明確問題、設計方案、協作探究、創作作品、展示作品、評價與修改。
6.平臺與工具 ◆ 在線課程與資源 《混合式理念下的項目式學習》在線課程:http://www./course/e4568545e34b4578a67b32fc7eab978f ◆ PBL平臺與工具 證據導向的項目式學習系統: http://epbl. WISE平臺:http://wise. ◆ 探究及虛擬仿真平臺與工具 NoBook:http://www./ PhET:http://phet./zh_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