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小樂帶著大家初步了解了八大系統的組成以及我們人體的運動系統,今天來給大家講解人體的八大系統之二“消化系統”。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腸胃好,吃嘛嘛香,健康的胃腸道是人體健康基石之一。英語里有一句話“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的什么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人。其實不僅是你吃下去的東西,你的胃腸對什么敏感(或者不耐受)、能夠吸收什么,也決定了你的生活質量。擁有健康的胃腸道,要先從了解自己的胃腸道開始。 消化系統甚至人的生命系統,源于三根“管帶”。在人的胚胎期,我們體內第一根管帶貫穿我們全身,在中間打了一個結,這是血管系統,那個結就是心臟。第二根與脊背平行,衍生出大小神經,一頭逐漸膨大演化成為大腦。第三根自上而下縱向貫穿全身的就是原腸了。它生發了所有的消化器官,并最終留下一段長長的腸子,以提供生命的營養動力。 是不是開始明白消化系統是人類的生命基礎了? 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系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 ①消化管:是從口腔至肛門的管道,長約9m。根據位置、形態、結構特點和功能的差異,可分為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又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和大腸(又分為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口腔到十二指腸為上消化道,空腸到肛門為下消化道。 ②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消化腺兩種。大消化腺是肉眼可見、獨立存在的器官,如大唾液腺、肝、胰等。小消化腺是散在于消化管壁內的無數小腺體,如胃腺腸腺等,它們將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內,對食物進行化學性消化。 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攝取食物,進行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作為機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的原料并將剩余的糟粕排出體外。此外,口腔、咽還參與呼吸、發音和語言等活動。 消化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多表現為消化系統本身的癥狀或體征,引起消化系統疾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受到了感染、身體缺乏營養、代謝吸收出現了障礙、自身免疫系統以及先天性的發育異常或者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等,但這些表現特異性不強,其他系統器官的疾病也會產生類似表現,而消化系統疾病也可以出現其他系統或全身性的臨床表現。 因此,理解癥狀發生的機制和臨床意義有助于對疾病的認識和診斷。 急性胃炎急性胃炎一般是由于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性病變。 急性胃炎的發病信號: 細菌感染所致的急性胃炎起病急,在進食污染食物后數小時至24小時發病,表現為中上腹不適、疼痛、厭食、惡心、嘔吐。因常伴有腸炎而有腹瀉、大便呈水樣,嚴重者可有發熱、嘔血、 便血、 脫水、休克和酸中毒等癥狀。因刺激性食物弓|起的急性胃炎多表現為上腹部脹滿不適、疼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癥狀。 急性胃炎的日常保養: ①臥床休息,進清淡流質飲食,必要時酌情禁食,停止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飲食和藥物。酌情短期禁食(1-2餐) ,然后給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質飲食,利于胃的休息和損傷的愈合。 ②多飲水,由于嘔吐、腹瀉失水過多,患者在盡可能情況下多飲水,補充丟失水分,以糖鹽水為好(白開水中加少量糖和鹽而成)。不要飲含糖多的飲料,以免產酸過多加重腹痛。嘔吐頻繁的患者可在一次嘔吐完畢后少量飲水(50ml左右) ,分多次飲入,不至于嘔出。 ③保持心情放松,避免緊張的情緒。 ④不要濫用抗生素,如果需要用抗生素,一定要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 ⑤生活規律。盡量不要熬夜、抽煙、喝酒,吃東西要以清淡、容易消化、富有營養等原則為主。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 慢性胃炎的發病信號: 大多數病人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胃痛、胃脹等。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黏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并可有出血,如嘔血、黑便。 慢性胃炎的日常保養: ①飲食有規律,進食時要充分咀嚼,多吃含維生素A、B、C多的食物。不宜吃過熱或過冷的食物,勿暴飲暴食,過饑過飽,少食辛辣刺激和過于粗糙食物。忌服濃茶、濃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飲料。 ②戒酒戒煙,煙酒對胃粘膜刺激大。 ③調暢情志,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過分緊張和勞累。 膽囊炎膽囊炎是由于細菌性的或者是化學性的因素引起的膽囊炎性病變,絕大部分膽囊炎患者都是由于膽囊結石而引起來的。 膽囊炎的發病信號: 急性膽囊炎: ①疼痛:右上腹劇痛或絞痛,疼痛常突然發作,十分劇烈,或呈現絞痛樣,多發生在進食高脂食物后,多發生在夜間。 ②惡心、嘔吐:是最常見的癥狀,如惡心、嘔吐頑固或頻繁,可造成脫水,虛脫和電解質紊亂。 ③畏寒、寒戰、發熱:輕型病例常有畏寒和低熱; 重型病例則可有寒戰和高熱,熱度可達39°C以上,并可出現譫語、譫妄等精神癥狀。 ④少部分患者出現黃疸。 慢性膽囊炎: ①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不適感。 ②有惡心、噯氣、反酸、腹脹和胃部灼熱等消化不良癥狀。 ③右下肩胛區疼痛。 ④進食高脂或油膩食物后癥狀加重。 膽囊炎的日常保養: ①積極預防和治療細菌感染及并發癥,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膽道寄生蟲病的發生,并積極治療腸蛔蟲癥。 ②生活起居有節制,要按時吃早餐,注意勞逸結合、寒溫適宜,保持樂觀情緒及大便通暢。 ③本病若有結石,或經常發作,可考慮手術治療。 ④宜多飲水,低脂飲食,嚴格限制動物性脂肪。適量給予高生物價蛋白質,如豆制品、魚蝦類、瘦肉、蛋清等食物。限制糖的攝入。 ⑤選含食物纖維高的食物,如綠葉蔬菜、蘿卜、豆類、水果、及香菇、木耳等。 ⑥禁忌暴飲暴食,要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和強烈調味品,如辣椒、酒、咖啡等。少食油煎油炸及產氣食物,如牛奶、洋蔥、蒜苗、黃豆等。 ⑦禁止食用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動物肝、腦等內臟、蟹黃、蛋黃等食物。 肝炎肝炎是肝臟炎癥的統稱。通常是指由多種致病因素--如病毒、細菌、寄生蟲、化學毒物、藥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臟細胞受到破壞,肝臟的功能受到損害,引起身體一系列不適癥狀,以及肝功能指標的異常。 通常我們生活中所說的肝炎,多數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肝炎的發病信號: ①消化道癥狀常表現為易疲倦、食欲減退、厭油膩食物、腹脹、惡心、嘔吐、腹瀉,特別是腹瀉,因易誤認為是腸炎而被忽視。 ②重型肝炎可見腹水、少尿、出血傾向和意識障礙、昏迷等。 ③肝癌尚有突出地表現為阻塞性黃疸、發熱、血糖過低、肝區隱痛、肝大、觸痛,部分患者出現蜘蛛痣和肝掌。 ④此外還有消瘦、乏力等正在由于肝功能受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導致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 肝炎的日常保養: ①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飲食,少食多餐,不要吃過多的糖和辛辣刺激的食物、發物,忌酒限抽煙; ②適量運動,不要超體力和超腦力勞動; ③不要濫用傷肝的中、西藥; ④保持心情愉悅,不宜暴躁焦慮。 腸炎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小腸炎和結腸炎。 腸炎的發病信號: ①典型癥狀:惡心嘔吐、腹瀉或長期慢性、反復發作的腹痛等。 ②部分患者便鮮血,黏液血便,甚至出現大便失禁,血性腹瀉,查體可見臍周或下腹部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也可有發熱及里急后重感覺,故亦稱感染性腹瀉。 ③腸炎按病程長短不同,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急性腸炎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惡心、嘔吐、腹瀉是急性腸炎的主要癥狀。 慢性腸炎一般在兩個月以上,慢性腸炎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復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癥,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樣便。 腸炎的日常保養: ①注意飲食,多喝熱水。溫熱清淡飲食,少量多餐,補充多種維生素。 ②注意食品衛生,避免腸道感染誘發或加重本病。忌煙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③注意保暖,避免腹部著涼。可做腹部熱敷按摩,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 ④平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種精神壓力。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話生動地描述了食物對人重要性。食物為什么這么重要,是因為我們要在食物中攝取營養及能量,這就要通過消化系統這個基本功能。所以你知道該怎么對待自己的腸胃了吧? 內容來自今日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