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3 期 作者 / 張倩 石紅喬 周莉 李月紅 江蘇省南京市中醫院 編輯 / 段瑞 ⊙ 校對 / 許紅 尋常痤瘡為一種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癥性疾病,常好發于青春期男女的面部、胸背部,可形成黑白頭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和囊腫等,常伴有皮脂溢出。近年來,本科門診采用自行研制的痤瘡一號散治療II、III級尋常痤瘡,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60例尋常痤瘡患者,均為2016年3月~2017年9月在南京市中醫院皮膚科確診為尋常痤瘡患者,根據Pillsbury分類法,選擇II~III度面部尋常痤瘡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5例,女25例。年齡18~37歲,平均年齡28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病程1年;根據Pillsbury標準分類,II類19例,III類11 例。對照組男3例,女27例;年齡17~35歲,平均年齡30歲;病程5個月~7年,平均病程8個月。根據Pillsbury標準分類。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患者溫水潔面消毒后,用擠壓針清理患者面部的粉刺或膿皰,采用蒸汽美容噴霧機熏蒸患者面部8min,取痤瘡一號散配方粉末加入適量蒸餾水調勻成糊狀,敷于患者面部,避開眼周,30min后用清水洗凈。每周2次,8次為1個療程。 每次治療均在醫院進行。口服羅紅霉素膠囊(由揚子江藥業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10970292),每日2次,每次0.15g,連服2周。痤瘡一號散制備方法:取黃連1.5g,大黃2.5g,茯苓2.5g,虎杖2.5g,苦參2.5g,丹參2.5g,血竭1g,硫磺極細粉1g,加水調和如稀薄糊狀。 1.2.2 對照組:患者溫水潔面后,用消毒過的專用擠壓針清理粉刺或膿皰類的面部痤瘡,采用蒸汽美容噴霧機熏蒸患者面部8min。取殼聚糖面膜(由鄭州康金瑞健康產業公司提供,國藥準字2012第2640017)外敷于患者面部,每周2次,8次為1個療程。每次治療均在醫院進行。口服羅紅霉素膠囊,每日2次,每次0.15g,連服2周。 1.3 療效評價標準:痊愈:90%以上皮損部位消退。色素沉著斑基本消失,膚色基本恢復正常;顯效:75%~90%的皮損消退;有效:30%~75%的皮損消退;無效:皮損消退在30%以下。治療結束1個月后隨訪,新增的皮損數目大于30%時判定為復發。總有效率=(痊+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與治療藥物有關的皮膚不良反應,患者肝腎功能均未出現異常。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812,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 <0.05 3 討論痤瘡的發病因素較多,多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癥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雄激素亢進促進皮脂腺發育并產生大量皮脂,造成皮脂腺導管的異常堵塞,趨化炎癥細胞和介質誘導并加重炎癥反應,形成角質栓即微粉刺。中醫認為其發病主要由肺經風熱、濕熱蘊結、痰濕凝結,上雍于胸面所導致。2014年中國痤瘡治療指南指出,對于中重度痤瘡,一線推薦口服抗生素加外用藥物治療。本研究中選用羅紅霉素口服,該藥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可抑制白細胞趨化和透過痤瘡丙酸桿菌細胞膜而產生抗炎作用,患者依從性較好。 顛倒散首見于《醫宗金鑒 外科心決要訣》,方中大黃味苦性寒,清熱解毒,硫磺味辛性寒,殺蟲止癢,二藥寒熱顛倒,故曰顛倒散。本科痤瘡一號散治療以古方“顛倒散”的基礎理論為依據,通過辨證,選取相應藥材,將中藥材研磨成粉并添加蒸餾水等攪拌成糊狀,在進行粉刺針清理后,均敷于患處,藥液接觸皮膚,同時聯合美容噴霧機熏蒸面部,舒張毛孔,軟化角質層,加速面部血液血環而促進皮膚快速吸收藥物。治療結束后用清水洗凈,促使皮膚毛囊導管通暢和皮膚脂質的順利排出。痤瘡一號散中取黃連、大黃清熱瀉火、祛瘀解毒,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還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痤瘡丙酸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茯苓、虎杖利水滲濕、散瘀解毒;血竭能活血定痛、化瘀散結,并可以殺菌和抑制油脂分泌。丹參活血化瘀,尤其是血熱造成的瘀滯,一方面可以清熱解毒,另一方面除囊腫消瘢痕。硫磺可以使表皮軟化,并有脫脂、殺菌、止癢及角質促成作用。 綜上所述,口服羅紅霉素聯合痤瘡一號散外敷治療面部痤瘡療效明顯優于口服羅紅霉素聯合外用殼聚糖面膜,且用藥安全,值得臨床推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