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振國 蘇東坡年少時身體不好,滴酒不沾,直到快而立之年時受人勸才破戒,從此一發而不可收,以至終生以酒為樂。 蘇東坡的酒量,他自己曾說,小時候一見酒盅就有幾分醉意,這大概與身體不好有關系;后來能喝“三蕉葉”,還有一次說“不過五合”。用今天的量來看,蘇東坡最能喝的時候,也就是大概啤酒或紅酒一瓶,或者白酒二兩那個樣子,也就是今天能喝的人稀松平常的所謂炸個雷子或一口悶的量。坡公知道自己酒量不行,所以他說:“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但接下來他又說了:“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他把酒和詩引為一生最愛,說如果沒有這兩樣東西,日子將怎樣過呢? 林語堂先生曾說,蘇東坡沒能繼承其祖父的好酒量,卻繼承了其祖父的好酒風和酒趣。不喝酒的時候,蘇東坡曾批評過徐邈違禁令喝酒、蘇晉因貪杯逃禪,阮籍、劉伶要酒不要命的事。沾上酒后,在酒上他也有所節制,他喜歡小酌,以微醺自得,不主張暴飲狂醉,所以黃庭堅的“東坡飲酒不多便爛醉如泥”的說法,大概是遇到杠酒或強酒的了,酒量小又不會耍賴,譬如掏幾片小藥片出來晃晃,豈有不爛醉之理?在和酒量大的恩師歐陽修、至交張方平一起喝酒時,雖然也是一杯不落,但人家感情深一口悶,蘇子是感情深慢慢品,他說:“你們海量,我一杯就醉,難道不是一樣開心快樂嗎?”這才是他喝酒的常趣。蘇東坡也喜歡勸酒,但他勸酒不強酒,你喝多少他都高興。剛到潁州做太守時,他聽歐陽修的三公子歐陽棐說好友陳師道不喝酒,也很久不再寫詩了,便專門備下酒菜,請來好友,勸其喝酒寫詩一樣都不能少。后陳師道果然詩酒并進,蘇東坡還因此戲稱酒為“釣詩鉤”。 蘇東坡喝酒不講究,好孬都喝,他甚至說“飲酒但飲濕”——管它啥味道,只要是液體就行。任密州太守時,當地的一個飲者有句口頭禪:“薄薄酒,勝茶湯;丑丑婦,勝空房。”他深以為然,并將之擴寫成《薄薄酒二章》。坡公知道民間疾苦,百姓能進口的東西他樂意拿來填充胃袋,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但愛酒的人誰能跟好酒有仇呢?在黃州時,他得知安定郡王送給其侄子趙令畸上等柑橘酒“洞庭春色酒”,便用字畫和趙作交換,分得了一杯羹。自己天天小酌,朋友三天兩頭聚飲,賢惠的夫人王閏之看不過,幾次向夫君出示黃牌。為此,蘇東坡在46歲時寫下“節飲”保證書:今后自斟早晚各一杯,聚飲三杯,只少不多,并將此廣告酒友,以表明自己節酒的態度。 光喜歡喝不行,蘇東坡還喜歡釀。坡公釀酒是從他被貶黃州開始的,品類凡十余種之多。據《蘇東坡傳》載,僅在惠州時,坡公就用肉桂、蜂蜜、松枝、柑橘、麥曲等作原料,釀過“桂酒”“蜜酒”“松酒”“橘子酒”“真一酒”等酒。在一首詩的小序中,他記下了自己因釀酒而醉酒的趣聞。他還傳下多種酒的釀制方法,并著有“論文”《東坡酒經》。有意思的是,喝過安定郡王的“洞庭春色酒”后,他竟出于自己的釀酒經驗,憑想象寫下了該酒的釀制過程,成就了名篇《洞庭春色賦》,并留下了他的傳世墨寶——該書跡現藏于吉林省博物館。 當初蘇軾的宗室蘇自之勸其喝酒,是為了讓他混官場的,說地球人都在喝,你不喝怎么混?但后來成為飲家的蘇東坡沒有沉迷于宦海浮沉,倒是在文壇上獨領風騷,酒成了他的“釣詩鉤”,“釣”來無數絕世名篇、千古佳作?!端{歌頭·明月幾時有》,這篇中秋夜蘇子酒后思念親人的詩作,千百年來成為多少人中秋思親、感懷、祈愿和祝福的心底吟唱;而光耀古今的前后《赤壁賦》,也是他與朋友擺酒泛舟之作。有意思的是,酒后的蘇東坡恣意想象,愣是把眼前的黃州赤壁磯想象成周瑜破曹操的地兒——看著這個人的眼睛,想著另外一個人的模樣,喊著另外一個人的名字,還贏得一片叫好聲,這也就是蘇東坡的魅力才能至;而后人無法,為了加以區別,有人便將三國古戰場那個赤壁叫作武赤壁,而將黃州赤壁磯稱為文赤壁。有文有武,倒也齊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