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健康的重要“殺手”,每年都有不計其數的人發生心梗。有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約有800萬心梗患者,2030年預估將飆升到2300萬。 但是在所有心梗患者中,將近一半的人沒有及時就醫,然而一旦錯過最佳救治時間,很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案例 37歲的王先生,前些日子經常覺得胸痛,但幾分鐘后癥狀就消失了,想著自己年輕,加上疫情期間不宜出門,他便沒去醫院檢查。 可某天運動之后,他突然覺得胸痛比以前加重,且伴隨胸悶、冷汗,還沒來得及打120,人就癱在地上了。經醫生診斷,王先生是急性心肌梗死,雖然全力搶救,也未能留住王先生的生命。 心梗雖然常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年輕人也不能掉以輕心,及時抓住心梗的“報警信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心梗的發生。 心梗的第一次“報警” 不良生活習慣 不良生活習慣是心梗的第一次“報警”,因為長期生活習慣不良很容易導致身體機能受損,血脂等指標異常,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甚至心梗風險。 吸煙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不僅會損傷肺部,還可進入循環系統,損害血管內皮,促進脂類物質在血管壁上沉積,從而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梗風險。 飲酒容易引起冠狀動脈痙攣或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使冠狀動脈血液灌注不足;嗜酒會增加交感神經張力,造成血壓升高,增加血管損傷風險,誘發心梗。 有研究發現,長期不吃早餐的人,發生血脂、血糖異常的比例高于規律吃早餐的人,從而增加心梗等風險。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不吃早飯可能出現低血糖,嚴重時可伴隨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導致血管痙攣,從而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每天適當攝入有助于維持人體正常運轉。但如果長期大量食用高脂食物,不僅容易增加血液粘稠度,還會造成脂類物質沉積在血管中,久而久之,血管就會出現粥樣硬化斑塊,影響血流,誘發心梗。 除肥肉、油炸食品以外,動物內臟、沙拉醬、桃酥、薩其馬、蛋黃酥等食物的脂肪含量也不低。比如:豬肝臟的膽固醇含量為288mg/百克;沙拉醬的含油量約為80%,這些食物平時都要少吃。 既然高脂飲食不好,那是不是吃素就有利于健康了?其實也不是,很多素食者為了耐饑,會不自覺地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而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過多,也會轉化成甘油三酯,增加高血脂風險。 此外,不科學地只吃素還會使運送甘油三酯、磷脂、脂肪酸的脂蛋白合成減少,增加甘油三酯的積存,誘發脂肪肝等疾病。 正常情況下,心臟通過血管泵出血液時會產生一氧化氮,起到放松血管的作用,順暢血流。如果食鹽過量就會阻礙一氧化氮的釋放,妨礙血管擴張的能力,導致血壓增高,增加心梗風險。建議每人每天攝鹽不超過6g。 口腔不衛生,牙齒上就容易形成細菌的“大本營”——牙菌斑,細菌可以向牙齦、牙根方向侵犯,誘發牙周炎。 而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牙周炎與高血壓、高血脂等一樣,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已經從粥樣硬化的斑塊中分離出了牙周致病菌。這些病菌可以損傷血管內皮、導致血小板變性等,從而誘發心血管病。 運動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促進一些代謝廢物及時排出體外,有益健康。但若長期不運動,不僅會影響代謝,還會使人的全身血管血容量減少,心臟功能減退,增加高血壓、冠心病等的風險。建議每周至少運動5天,每天30分鐘以上。 心梗的第二次“報警” 身體指標異常 心梗第一次“報警”的聲音通常比較微弱,不容易引起人們的重視。而生活習慣沒有得到改善,心梗就會發出第二次“報警”——身體指標異常。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都屬于代謝綜合征,三者互相影響,任一指標升高,都會增加其他兩項的危險性;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又都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可以造成血管內皮損傷、脂質沉積、促進斑塊破裂等后果,誘發心梗。 生活中,應積極遵醫囑用藥,控制各項指標,并注意飲食少鹽少油,適當多吃豆類等富含卵磷脂的食物,有助于保護血管健康。此外,專家也曾推薦過代茶飲,有助于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藥材】杭白菊10g;天麻10g;決明子10~20g;山楂10g。一劑可以分多次沏茶飲用。飲用前請咨詢醫生。 【適合人群】適合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有助于清熱平肝、潛陽控壓。 【藥材】桑枝10克、木瓜10克、生荷葉10克、赤靈芝10克。 【做法】先用砂鍋煮赤靈芝,大火煮開后再用小火慢慢煮40分鐘到1個小時,之后再加入其它藥材共同煎煮半個小時即可。 【功效及適合人群】此方有舒經活絡、利濕清熱、活血控脂的作用,適合血脂比較高,手腳經常麻木酸痛,走路感覺發沉的人。此方偏涼,脾胃虛寒者可多加兩片姜。 【藥材】肉桂3克、紅茶3克、牛奶適量。 【做法】肉桂打粉備用,紅茶用開水沖泡,然后濾去茶葉,加適量牛奶,再將肉桂粉撒入即可。 【功效及適合人群】名醫施老先生認為,脾胃運化不足導致的氣虛,是高血糖的重要原因,所以控血糖需要脾腎同補。此方有溫經通脈、散寒止痛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寒、四肢怕冷的人。 C反應蛋白是反應體內炎癥水平的一個指標, C反應蛋白升高,說明體內炎癥增多,容易增加血管內膜損傷,或誘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從而導致血小板堆積,形成血栓,誘發心梗。 一般來說,C反應蛋白的水平應盡量控制在每公升2毫克以下。患者應遵醫囑服用他汀類藥物、阿司匹林等,并養成低膽固醇飲食習慣。 正常情況下,心肌一般是不會缺血的,因為機體能夠智能調節其供血量。如:劇烈運動時,冠狀動脈會發生擴張,心肌供血量可達休息時的6~7倍。 如果心電圖查出心肌缺血,很可能提示你已經患上冠心病了。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見的原因,因為心肌的收縮與舒張離不開血液支持,而冠狀動脈就是血液的來源之一。如果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心肌的血供必然受到影響。 如果出現上述指標異常,一定要引起重視,遵醫囑積極控制,切不可放任不管。如果有心梗家族史,就更應該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檢查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降低心梗發生風險。 心梗的第三次“報警” 心絞痛發作 如果心梗的前兩次“報警”都沒有重視,就離心梗又近了一步,但此時還有轉圜的余地,及時抓住心梗的第三次“報警”——心絞痛,仍然可以有效避免心梗的發生。 心絞痛是心梗最直接的“報警”,每一次心絞痛都可能是心梗的前期信號,但很多人不能及時察覺到這次“報警”,因為并非所有的心絞痛都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痛。 部分患者心絞痛癥狀不典型,可能表現為牙疼、肩膀疼、后背疼、上腹疼等,也可伴隨胸悶憋氣、心慌出汗、惡心嘔吐、眼前發黑等。如果已知自己患有冠心病,活動或勞累后出現這些癥狀,就要警惕心絞痛。 心絞痛的持續時間一般是3~5分鐘,服用硝酸甘油可緩解。每次發生心絞痛都建議及時就診,因為自己很難判斷這次心絞痛是否是心梗來襲。 心絞痛發生時,一定要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增加心臟耗氧量;同時就地休息,舌下含服1片(0.5mg)硝酸甘油,2~3分鐘后即可起效,如果5分鐘后心絞痛未緩解,可再含服一片。 若15分鐘內含服3片仍無效果,且伴有大汗、面色蒼白、四肢發冷等癥狀時,可能是發生了急性心梗,應立即撥打120就醫。 |
|
來自: 如心zdvnd0m6c1 > 《三高腦梗和中風及手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