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產業鏈。通讀了很多的資料和研究之后,我們發現VR虛擬現實產業鏈可以包含硬件、軟件、內容制作與分發、應用和服務等環節。
硬件環節包括虛擬現實技術使用的整機和元器件,按照功能劃分可分為核心器件、終端設備和配套外設三部分。核心器件方面,包括芯片(CPU、GPU、移動SOC等),傳感器(圖像、聲音、動作捕捉傳感器等),顯示屏(LCD、OLED、AMOLED、微顯示器等顯示屏及其驅動模組),光學器件(光學鏡頭、衍射光學元件、影像模組、三維建模模組等),通信模塊(射頻芯片、WIFI芯片、藍牙芯片、NFC芯片等)。終端設備方面,包括PC端設備(主機+輸出式頭顯)、移動端設備(通過USB與手機連接)和一體機(具備獨立處理器的VR頭顯)。配套外設方面,包括手柄、攝像頭(全景攝像頭、)、體感設備(數據衣、指環、觸控板、觸/力覺反饋裝置等)。硬件環節主要關注歌爾股份(VR終端全球代工龍頭)、水晶光電(VR鍍膜技術全球領先)、聯創電子(VR核心部件光學模組供應商)。 軟件環節是虛擬現實技術使用的軟件,包括支撐軟件和軟件開發工具包。支撐軟件方面,包括UI、OS(安卓、Windows等)和中間件(Conduit、VRWorks等)。軟件開發工具包方 面,包括SDK和3D引擎。軟件目前國內沒有明確的廠商,未來可能會涌現出基礎件、中間件等領先廠商。 內容制作與分發環節是虛擬現實技術中場景的數字表達,包括虛擬現實內容表示、內容生成與制作、內容編碼、實時交互、內容存儲、內容分發等。內容制作方面,包括虛擬現實游戲、視頻、直播和社交內容的制作。分發方面,包括應用程序應用和服務環節是使用虛擬現實技術來提供應用和服務,包括制造、教育、旅游、醫療商貿等。內容端主要關注恒信東方(VR內容全產業鏈布局)、號百控股(背靠電信的VR內容稀缺標的)、嶺南股份('生態環境+文化旅游'雙主業驅動)。 產業鏈的最下游主要是應用場景,包括教育、醫療、服務、制造、旅游、商貿、游戲等很多場景,隨著技術的進步演化,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應用場景出現。 再來看數據。從全球市場來看,受益于成熟性產品拉動和行業需求的增長,AR/VR頭顯設備出貨量在經歷了2018年的下滑之后開始復蘇增長。據IDC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AR/VR頭顯設備出貨量達130萬臺,同比增長27.2%,其中VR頭戴式顯示器占整個出貨量的96.6%。從中國市場來看,2018年全年中國虛擬現實設備出貨量為120萬臺,其中VR頭顯出貨量為116.8萬臺,AR頭顯出貨量3.2萬臺。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AR/VR頭顯設備出貨量接近27.5萬臺,同比增長15.1%。5G商用化帶來運營商渠道對頭顯設備的需求大幅上升。預計2023年,中國VR頭顯設備出貨量將突破1000萬臺,AR設備出貨量將超過800萬臺。 再來看行業催化劑。華為在VR領域的入局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形態的終端設備,更為整個VR產業帶來了底層技術+發展模式的全方位革新,對我國VR行業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2019年12月,華為新一代重磅VR產品——HUAWEI VR Glass正式發售。此次重磅新品的發布將是華為入局VR領域的標志性事件,預計未來還將不斷有其他重磅產品及服務落地。 VR產業歷經2016-2019三年的發展,各項底層技術水平已有顯著提升,而5G的加速落地,更為VR的大規模應用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華為作為5G的領導者,基于其對5G技術的儲備所推出的5G Cloud VR解決方案有望實現VR的大規模應用。
從預測增量數據來看,VR頭顯設備未來的增長還是非常可觀的,尤其是5G和新型顯示技術的加持,產業鏈預計將保持較高速的增長。產業鏈相關公司可以中線思維關注,注意跟蹤行業的發展動向。具體的策略和方法分享,請關注我們的直播和實戰課觀點。 觀點僅供參考,個股僅為根據基本面梳理,非個股推薦。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
來自: 耿國華sepstct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