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叫,在絕境中毀滅舊權威,在絕境中誕生新權威,朱老總正是在南昌起義后的生死關頭,在三河壩和天心圩,力挽狂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保留了南昌起義的火種,一舉奠定了中國工農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的地位。 南昌起義時,朱老總并不是領導班子成員,時任南昌公安局局長,周恩來派給朱老總的任務是和城里駐軍的兩個團長喝酒,負責把他們灌醉,僅此而已。 后來談及南昌起義時,周總理說,“朱老總是很好的參謀和向導”,陳毅元帥說的更直白,“當時朱老總的地位并不重要,也沒人聽他的,大家只是尊重他是個老同志罷了。” 的確是這樣,南昌起義的前敵委員會書記是周恩來,總指揮是賀龍,前敵總指揮是葉挺,參謀長是劉伯承,聶榮臻是十一軍黨代表,起義的主力部隊是賀龍的20軍和葉挺的11軍,朱德的人馬只有500多人,還不是正規軍,人微言輕。 但南昌起義失利后,站出來收拾殘局的卻是朱老總。 起義部隊南下,到達三河壩后,中共前委決定,主力部隊繼續南下,將葉挺11軍分出3000人,交給朱德指揮,在三河壩阻擊敵人追擊,掩護主力部隊南下,朱德的任務是在此堅守三天,之后南下尋找主力部隊。 這是起義以來,朱德真正獨當一面,在此堅守三天三夜完成任務后,撤出戰斗,準備南下尋找主力部隊,這時候得到消息,主力部隊已經遭遇失敗,起義領導人已經分散轉移。 這時候部隊還剩2000余人,疲憊不堪,喪失斗志,聽到這個消息后,很多人覺得勝利無望,紛紛離開了部隊,包括一些師級、團級干部,朱德說服大家留下來,有人有槍將來一定勝利有望,如果分散了,勝利的火種就丟失了。 就這樣,大家半信半疑的跟著朱老總繼續前進,但是到達天心圩時,部隊僅剩下了800多人,再一次面臨分崩離析的局面,朱德在此發表的慷慨激昂的演講,他說“俄國1907年失敗了,但1917年就迎來了勝利,現在的我們就是1907年的俄國,屬于我們的1917一定會到來。” 其實很多人根本連俄國都沒聽過,但被朱德必勝的信念所感染,紛紛留了下來,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當時站在下面聽朱老總演講的人,就有共和國元帥第三元帥,日后指揮了遼沈戰役和平京戰役,也有共和國元帥陳毅和第一大將粟裕,日后指揮了淮海戰役,埋葬了蔣家王朝。 最重要的是,朱德在天心圩保留了南昌起義的火種,也讓人民解放軍能夠找到誕生時的靈魂,時至今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18個集團軍,其中頭等作戰主力,38集團軍、39集團軍 54集團軍、16集團軍、41集團軍,其根源全部來自于南昌起義時的部隊,也就是說,南昌起義的家底至今仍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核心戰斗力的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