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正月初,年81歲的董竹君悠閑地坐在她位于北京東城那座僻靜小院的藤椅上。此時的她已早已白發蒼蒼,她臉上的皮膚雖然還保持著紅潤,但眼角如刀刻的皺紋卻清楚地告知世人:這是一個年已耄耋且飽經風霜的老人。 此時的北京雖然樹木都已煥綠意,可終究還有些寒意,所以董竹君的身上還蓋著一件厚薄適宜的小毯子。這條毯子和她坐著的藤椅一樣,都已經有些年頭了。但她就是喜歡這些熟悉的物件,大約是年紀越大人便越戀舊的緣故吧。 當陽光照到董竹君身上時,她下意識地抬眼看了看自己的院子,這個院子在她的打理下早已樹木蔥郁,那棵蒼勁的老柳立在院子的東北角,此刻正隨風輕靈地微擺動著。“春天來了,又一個春天!”董竹君看著老柳道。 這幾日,董竹君的心情一直都出奇地好,這不僅僅因為春天到了,還因為改革開放的發展狀態已越來越好。前不久,她還作出了前往美國看望幾個子女的決定。 這趟美國行,是董竹君計劃很久了的,她的四個女兒里有三個,即國瓊、國繡、國璋都因種種原因陸續定居了美國。當初,董竹君讓四個女兒留學美國,本意是讓她們學成后為國做貢獻,可因為國內政局動蕩和他們婚姻的關系,她們中竟只有國瑛一人因工作關系往返中美之間。也只有她能和兒子大明經常來照顧一下她這個老母親,這個結果是董竹君不想要卻不得不接受的。 打開想看資訊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因為女兒們都在國外的緣故,董竹君晚年經常是孤獨的,閑暇時她也總掉進往日的回憶里。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對孩子們的想念也日深。好在,改革開放后,她終于可以出國去和女兒們團聚了。想到這兒, 董竹君眼眶不自主地就紅了。 除了定居國外這點,董竹君對自己的子女幾乎是沒有任何不滿的。他們如今也都不需要她操心,她終于實現了自己當初帶她們出來時的理想了:她們都被她培養成了雙腳獨立的新女性。 夏國瓊成為了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夏國瑛早年曾在母親影響下參與抗日戰爭成為革命家,后來她還牽頭創辦了解放軍教育電影制片廠,后被改名為“八一電影制片廠”。夏國璋畢業后被分配到了國家最高單位任英文法律翻譯。后因種種原因不得已僑居美國洛杉磯,并任該市圖書館館長,后一直在此工作和研究文物…… 董竹君的每一個孩子,都如她所愿成了真正的人才。孩子們的成功總令晚年董竹君欣慰不已,每每思及她們的現狀,她心里也總免不了暗自慶幸,慶幸自己當初離婚帶著她們走出四川走到了上海。 董竹君之所以慶幸,是因為當年,她若稍有意志不堅定便會屈從丈夫,一旦屈從,那么她的四個女兒的命運便也將和當時千千萬萬的封建女性一樣:不能接受教育,早早嫁人,一輩子圍著男人打轉且沒有任何尊嚴。 董竹君是幸運的,她的幸運不僅在于她后來的選擇,還在于她是那個年代里能被送進學堂念書接受教育的為數不多的女子。她一直以為,若不是父母送她念了六年學,她被賣到青樓后,絕不會想法逃出青樓嫁給夏之時并得到在日本留學的機會。 是教育改變了她,所以,董竹君生下四個女兒后也暗暗下決心要想辦法讓她們接受最好的教育。她知道,只有如此她們的雙腳才能獨立,她們的人生也才能握在自己手里。 可董竹君想讓女兒們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在封建軍閥出身的丈夫夏之時眼里簡直是“荒謬”的。所以,當董竹君帶著四個女兒趕到上海時,夏之時歇斯底里地對她吼道:“上學,上學,女孩子家的上什么狗屁學,跟我學幾年就什么都會了。” 夏之時以他一貫的大男子做派強烈要求董竹君將四個女兒全部送回四川老家,在董竹君的爭取下,曾任四川督軍的夏之時才勉強同意讓大女兒夏國瓊留下考取音樂學院。 這一年是1929年,此時距離董竹君與夏之時結婚已經整整14年了。這14年的時間里,董竹君在日本留學期間接受了新思想洗禮后慢慢與丈夫有了觀念上的沖突,但為了這份難得的愛情和孩子們考慮,她一直忍受著夏之時。不管他是因為脾氣暴躁對她打罵,還是他出于成見侮辱她的父母,她都忍下了。她甚至寄希望于通過忍耐換取她一直努力爭取的“尊嚴”。 所以,那一次,面對丈夫的強勢,董竹君決定再次選擇妥協。她決定把國瓊留在上海,自己帶著三個女兒回到四川老家去。 董竹君絕沒想到的是,舊的矛盾未解決,新的矛盾再次涌現。就在董竹君已經收拾好了行李準備帶著三個女兒回老家的當天,夏國瓊和寄居在家里的文興哲在洗手間刷牙時一陣打鬧嬉笑。這原本是兩個十幾歲孩子間的天真玩樂,可封建思想嚴重的夏之時見了竟惱怒地一把把國瓊揪出來扔到了臥室。 文興哲驚訝的表情還未卸掉、張著的嘴還未合攏,夏之時立馬又喝令夏國瓊跪下。時年才年僅12歲的夏國瓊還未來得及從驚恐中回過神來時,竟又被夏之時機械地按住跪下了。 “男女授受不親,這樣的道理你都不懂嗎!上過的學讀過的書都哪里去了!跟一個男孩子在洗手間擠來擠去,你的羞恥都到哪里去了!丟人現眼!出去別說是我夏之時的女兒!”夏之時怒目圓瞪地吼叫道。 而在一旁的夏國君則不時地戳妹妹幾下,幫督軍叔叔說點話。緊接著,夏之時還指著地上的剪刀和繩子對國瓊罵到:“我叫你不要聽你母親的話,你偏不聽!你給我去死!這兩樣東西你自己選一樣!” 聽到喊罵聲的董竹君剛好從外頭回來,聞聲跑來后,她趕緊抱住女兒。夏國瓊投進媽媽懷里后才“哇”地一聲嚇得哭出來,在媽媽懷里不斷地顫栗。夏之時見董竹君那拼死護女兒的架勢,只得和夏國君怏怏走了。 董竹君從這次事件后清楚地意識到:她絕不能把女兒單獨留在夏之時身邊。 這件事后不久的另一件事讓董竹君下定了離開夏之時的決心。因為國瓊老師的一封信夏之時動手打了她并且拿著菜刀砍她,那一次,她是真的心寒了,她知道,若不是那兩個侄子湊巧撞見了:她很可能就此死在夏之時的手里了。 那次事故后,董竹君跑去表兄那住了很久,那也是她第一次想到離婚。她知道:自己那個溫柔、進步的丈夫已經死了,取而代之的只有這因官場失意后將怒氣發泄到妻女身上的夏之時。 下定決心和丈夫離婚后,在勸和人李肇甫的說服下,董竹君決定暫不離婚而與夏之時談最后一次。 約談那天,董竹君帶上了四個女兒,當她與夏之時坐在法國公園(今天的復興公園)時,四個孩子在不遠處嬉鬧著。若是旁人看去絕會以為這是恩愛的一家六口,可實際呢,他們這次出來是來最后約談的。 執意離婚的董竹君知道,夏之時這次一定會試圖用感情來打動她以讓她回心轉意。果然,夏之時為了挽回她開始喋喋不休地向她訴說起他們往日的種種好來,他還告訴董竹君自己很后悔之前的沖動并保證以后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當日,董竹君心里是搖擺的,她在過往的美好回憶里搖擺,也在夏之時給過他的恩情里搖擺。可當她將目光落到遠處隨風搖擺的楊柳上時,她開始問自己:“董竹君啊董竹君,你怎么不能在風中定下來呢?即便是看似柔弱的楊柳,它實際也有自己的定力,可你的定力呢?” 董竹君暗暗告訴自己:“要有定力,要克制自己的感情,要不為所動,要堅決。”給自己下了死命令后,董竹君的眼神終于慢慢堅定起來了,待夏之時說完后她鎮定地道:“之時,愛情和婚姻是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的,所謂的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夫唱婦隨。可我們之間的關系早已不是這樣了。我知道,你有恩于我,我一直心存感激。但是感激不能支撐愛情和婚姻。” 說到這兒,董竹君下意識地將眼睛看向丈夫,頓了一下后她決絕地看著他的眼睛道:“之時,長痛不如短痛。我說過,我們要分手了。” 夏之時聽完立馬氣急敗壞永遠地威脅她道:“你有沒有想過,跟我分手就意味著你將永遠失去你唯一的兒子大明!況且,你一個人帶著四個女兒在上海你預備怎么活下去?還有,你的父母也那樣貧窮,我告訴你,離了我夏之時,你要是能在上海帶著幾個孩子活下去,我就在我的手掌上煎魚給你吃!” 夏之時對董竹君的輕蔑讓她氣憤之極,她挺直腰桿提高了嗓門決絕道:“好,我就等著吃你夏之時在手掌上給我煎的魚!” 董竹君的這次決絕讓她終獲得了自由,簽下相關分手協議后,董竹君便帶著幾個孩子搬到了自己二叔的房子里。好心的二叔專門給董竹君母女勻出了一間房子,遷居那天晚上,董竹君覺得輕松極了,她吃了兩大碗飯和好幾塊二阿姐給她做的紅燒肉。唯一的遺憾只有一個,那就是她搬走前沒能見上過繼給了三房的兒子大明。 此后董竹君和女兒們的生活一下子跌落了谷底,很長一段時間里,她們一直靠典當東西維持生計。夏之時一直未按承諾給過她們一分錢,她之所以如此自然是想讓董竹君后悔。可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夏之時的冷漠只能越發強化她求生的本能。 作為單獨帶著四個女兒的母親,董竹君一開始便知道在教育上她面臨的難題比誰都大。為了盡量減少離婚對孩子們的傷害并教育好子女,明智的董竹君堅持離婚不離愛:她不僅從不在女兒們面前說她們父親的壞話,還總是告訴她們父親對她們的愛和天下的父親一樣的。 孩子的記憶從來可以被重新設置,這便和人總記好或者總記壞是一般道理,時間久了,沒被強化記憶的那部分壞的、好的都將被磨滅。隨著董竹君經常性地在孩子們面前說夏之時好話,這個原本在女兒心目中只知道責罵她們且重男輕女的父親,甚至慢慢開始高大起來。 與此同時,董竹君努力堅持做到第二點:掙錢供孩子們讀最好的學校。這樣一來,孩子們因為單親家庭只一人維持經濟所受的影響便被降到了最低。孩子們上學期間,為了讓她們穿著體面,她經常動手買布給她們做新衣裳。所以,即便她們的經濟狀況一直不景氣,可在學校里她們都是極其體面的孩子。 董竹君為較少離婚對孩子們傷害同時教育好子女做的第三點便是:盡可能讓孩子們感受到愛。董竹君一面努力工作養家一面各種花心思給孩子們愛的驚喜。有時候,是孩子們起床時床邊的一個精致小禮物,有時候,是一個繡著她們名字和她們喜歡花朵的手帕,有時候是她們想要卻一直沒有得到的小玩偶。 董竹君的用心,讓孩子們心里充滿了愛。愛,從來是子女成長路上最重要的養分,在這種養分里被滋養好的孩子,多半會通過這愛獲取“愛的能力”,而這愛的能力,便是未來她們獲取幸福的最重要能力。 在愛里浸潤著的四個小姑娘在母親的用心教育和影響下一天天長大,為了讓她們愛上學習,董竹君還經常去報刊亭和書攤給她們買書報看,有時間時,董竹君還會親自帶她們讀書。 在努力幫助她們增長學識的同時,董竹君還經常性對她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時候是去看電影,有時候是走在街頭看到貧苦大眾受外國人欺負時,所以,即便是年紀最小的國璋也在十歲那年便懂得了:她們的讀書是為了祖國強大,為了百姓不受帝國主義的欺壓。 “真正的教育是身教”,這是董竹君一直以來的重要教育理念。所以,她總努力做好自己,以讓自己的所作所為影響自己的子女。人說,你想子女成為什么樣的人,得先成為什么樣的人!這句話,在董竹君身上完全應驗了:董竹君獨立、堅強、上進、自尊自愛、敢為天下先,她的四個女兒和兒子也全成了她這般的人才。 董竹君的孩子個個都像極了她,就連面對挫折時的頑強也與她一般無二。董竹君四個女兒里,大女兒夏國瓊婚姻不幸,曾在丈夫出軌后被逼離婚。之后的夏國瓊雖然沉寂了一陣,卻也終在很快的時間里調整了自己并重新站了起來。這種堅強,不正和她們在挫敗面前不屈不撓的母親一般無二么! 想到這兒,董竹君的嘴角不自主地往上揚了揚,孩子們的品行從來是她最自豪的。人都說她創辦的錦江飯店是她一生的最偉大杰作,可在她心里,自己的這五個孩子才可真正稱得上“杰作”。 當太陽移到董竹君院里的老楊柳樹上時,董竹君才想起再過幾天就是她82歲的生日了。一想到自己已經很多年不曾和孩子們一起慶生,她心里的酸楚又涌上了心頭。“好在過幾天,就團聚了!”董竹君瞇著眼躺在藤椅上輕輕搖著道。 幾天后的正月十五日,董竹君在女兒夏國瑛的陪伴下乘坐飛機抵達美國洛杉磯。董竹君剛剛下飛機后不久,她便在眾多美語聽到幾句母語喊著:“‘媽媽’!‘婆婆’!”董竹君四下環顧后不禁樂開了花:她的二三代子孫們正一個個張開雙臂向她跑來。 那天,孩子們歡呼雀躍地抱著董竹君又親了又親,董竹君完全沉浸在了歡樂的海洋里。 一個星期后,董竹君的82歲生日宴上,董竹君被邀請到客廳最中間的位置接受子孫們的輪流鞠躬、磕頭、生日祝福。 那天的董竹君一直被孩子們簇擁著,她臉上的皺紋因為笑容而被舒展成了一朵朵菊花…… 內容來自今日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