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施工搞技術管理工作的人,必須要能讀懂地質勘察報告,尤其是要弄懂實施過程中與基坑工程、塔吊基礎等息息相關的內容。然而,很多搞技術工作的人,往往對我們的基礎地質勘察報告一知半解,或者說越來越厚的地質勘察報告,到底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沒有用的呢? 地質勘察報告簡介在“越來越厚”的地質勘察報告中,究竟什么是重要的信息呢?作為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工作人員,我們應該看那些內容,那些是可以直接跳過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地質勘察報告的內容組成,其主要有以下內容: 1、前言:工程概況、勘察等級、勘察目的和任務、執行標準、勘察手段和工作量等基本信息。 2、區域特征:勘察地塊的大環境怎么樣,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環境、氣象條件、區域地質構造和場地穩定性等。 3、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勘察地塊的巖土層的結構和特征、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能指標及設計參數等。 4、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作為一篇地質勘察報告的核心結論內容,主要有針對區域特征的評價、針對場地內巖土層地質評價、場地水文地質條件的評價、地震效應分析與評價和場地不良地質作用。 5、基礎持力層的選擇與評價:針對各類基礎的設計形式(淺埋基礎、樁基礎)進行深度分析和評價。作為結構設計師必看的章節,建筑現場施工的技術管理人員也是必修課。 6、基坑工程分析與評價:這個是針對實施基坑設計和施工方案必看的章節,這里主要涉及的內容有基坑的設計分析,施工要求點,場地及周邊情況的詳細剖析。 7結論與建議:作為一個份報告總結性內容,不論您是設計還是施工,都是仔細閱讀的重點,本段主要針對實施場地的一個概括性的總結和要求。 8、附圖:勘探孔平面和剖面圖、物理力學設計指標、試驗報告等,其中的物理力學設計指標是重中之重。 可見地質勘察報告內容的繁雜,有效的信息獲取能夠提升效率,加快我們的工作效率,所以有針對的查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工作手段。 基坑工程重點查閱項基坑工程主要就是針對基坑的圍護、土方的開挖來進行的,那么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場地的地層、水位是什么樣的,則第3章和第4章節中的場地內巖土層地質評價、場地水文地質條件的評價以及場地不良地質應重點查閱。 這里面可以看出場地地質地層的厚度、分布標高、巖土的性能和性質等,那么結合基坑圍護設計圖紙,可以選定土方開挖的方案,分層厚度,如何進行分段,是否有地下障礙物,需要提前清理。開挖過程中臨時放坡坡度值的選取等。 同時也可以看出地下水位的標高是多少,各個土層滲透性大小,地下承壓水和潛水層分布位置,明確基坑降水的方案,確定后續地下室施工完成后持續降水時長,地下室后澆帶封閉時間等。基坑降水作為基坑實施過程中的重點,我們要根據地質勘察報告中土層的滲透系數來確定采用井點降水、深井降水或明排水施工,合理的施工工藝選擇是經濟、安全、質量的保證。 在基坑圍護樁施工階段,查閱相應附近的勘察報告,重點分析地質土層,確定樁基、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案,比如地質勘察報告顯示該區域如果存在大量石塊,那么就可以選擇采用高壓旋噴樁進行施工。 場地不良地質條件會給出,場地內是否存有石塊、老基礎以及暗塘等障礙,這一類不僅關系到土方開挖,還關系到基坑圍護體系的實施。在存有石塊區和老基礎施工區,樁施工應采用沖錘等施工工藝,鉆孔樁機成孔困難。如果在暗塘區域實施三軸攪拌樁,建議外側套打一排,補強截水帷幕,否則該區域容易造成圍護體系滲漏。 塔吊基礎工程重點查閱項塔吊基礎在實施前首先要明確的是何種基礎,比如獨立基礎,那么就要求查看地質的地基承載力,地基承載力就要查看第5章和地質物理力學的設計指標了。這里有各個地層的承載能力值,是否滿足塔吊使用說明書的要求,比如不小于180kpa。 那在比如樁基礎或組合式塔吊基礎,同樣我們也要查看第5章和地質物理力學的設計指標,查閱各個地層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抗拔系數、樁周土側阻力、樁端土端阻力等,然后錄入樁基的樁身設計中。 塔吊基礎施工階段要查看地下水情況,塔吊基礎基本埋與地下居多,所以涉及挖深,為保證塔吊基礎坑壁安全和塔吊基礎不得積水的要求(防止水泡軟地基,滿足不了承載力),均需要根據土層土質情況進行安全放坡,同時做好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避免塔吊基礎泡水。 總結地質勘察報告,就是初略的描述了地下的情況,由于勘察手段和技術偵查方式的缺陷,很有可能針對地下室的具體情況描述不足,那么在基坑施工或塔吊基礎等專項施工階段時,應參考地質勘察報告,同時也要做好防止土方事件的措施。 總體來說地質勘察報告內容主要就是講了地下土層、水、障礙物等情況,只要能看懂這些內容,那么做為一個技術管理人員,在基坑、塔吊基礎、樁基施工階段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