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恐怕都在和自己的癮作斗爭。 上癮如此常見,年輕人喜歡的吃雞游戲,消費狂熱愛爆買,一刻離不開手機的上網達人,還有那些煙鬼、酒鬼和總愛躺在被窩里一個人手淫的癮君子們……時代所引發的成癮現象越來越普遍,是我們的自制力變得越來越差,還是大腦中的某種物質改變了我們? 上癮背后,究竟是什么讓“癮”欲罷不能? 1,上癮,大腦在作祟 自然科學家對成癮問題的研究已經持續了一個多世紀。20世紀初期,醫生和科學家就開始試圖弄清成癮的機制。 世界著名的神經科學家邁克爾·庫赫認為,成癮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的復發性的腦部疾病。“所謂成癮,不關乎道德,而是大腦在作祟”。他說,成癮是包括吸引、誘惑、強迫和痛苦在內的一系列階段。像毒品、賭博、煙酒和巧克力都在以相似的方式影響大腦。 但只有當這種事物控制了這個人的生活,一旦脫離就會產生巨大痛苦,我們才會認為出現了成癮現象。 大腦中有一個叫做“享樂區”的區域。舉個例子,當人吸煙時,煙草中的尼古丁促使體內中樞神經系統釋放一種名叫多巴胺的化學物,多巴胺釋放以后,人就能體驗到愉快的感覺。 神經遞質已經發現有數十種,著名的如多巴胺、內啡肽、乙酰膽堿。不同的成癮性物質,與特定神經遞質的活動改變有關。也是我們感覺“快感”和“興奮”的原始物質。 僅憑一種大腦化學物質的經常性分泌,并不足以讓人上癮。但是,當大腦無法制造足夠多的“快樂”,而這時人們又有機會喝酒、抽煙、手淫,甚至吸毒,那么,人們就會對這種感覺上癮。 上癮不僅僅是由于缺乏自我控制造成的,科學家們發現,藥物會長期改變大腦的生物化學成分,而且在人們停止服藥后,這種變化依然持續很久。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戒掉煙草或者其他成癮性物品后,又容易復吸的原因。有一些成癮患者,雖然主觀意愿上想要試圖強制自己遠離,但之后發生的“戒斷”反應,又令他感到痛苦,最終戒癮失敗。 2,誰在誘導你上癮 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里,首位是咖啡因,第二位是酒精,尼古丁排第三。 這些癮品十分易得,相較于咖啡因,酒精和煙草對人的健康毫無益處。在一部藥理學教科書中,酒精被評為最糟糕的癮品,煙草更是已經被證明會損害人的健康。 事實上,人們很早就意識到了癮品的危害,比如對于煙草,英王詹姆斯一世曾痛斥煙草是地獄草,不準百姓使用,甚至還會施以酷刑。然而,種種限制之下,吸煙風潮還是不可阻擋,歷史學家克爾南說,吸煙是當年人類最能普遍接受的新娛樂——煙草消費者橫跨所有社會階層,不分貴賤、不論正邪。 這背后,是各種因素的博弈。這一點在美國歷史學教授戴維·考特萊特的《上癮五百年》中曾有過詳細的表述。 合法癮品中,煙酒類企業在世界經濟里占據了重要地位,他們往往規模龐大,承擔著相當部分人口的生計。而煙酒的課稅也是國家財政的基礎,比如俄羅斯,酒的稅收與整個軍事預算所需差不多;釀酒業的收入還可以用來支付公務員的薪水,贊助藝術文化類項目,而這又可以起到微妙的籠絡作用。 此外,大人物或者知名人士的個人癖好也常常起到了為其背書的作用。比如彼得大帝嘗到抽煙的樂趣之后,就把俄羅斯的禁煙令撤銷了;而好萊塢那些傳播廣泛的電影里,似乎也總是離不開煙和酒這兩樣道具。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對于癮品的管制基于群體利益的考量。 人們逐漸認為,癮品的使用者可能對自己與他人造成傷害,甚至發生犯罪。此前有報道證實:“許多的流血事件是在大麻的病態影響之下犯的。”現代社會里,醉酒駕駛造成的悲劇更是不勝枚舉,被人們看作奪命的洪水猛獸。 整個社會成癮者增加,可能會使社會負擔高得不可接受。比如烈酒的濫用會導致更多人生病或者過早死亡,相當于生產力、工資、稅收都會有一定數量的減少。而誰都不愿意被別人濫用癮品的行為拖累,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 概括地說,社會上各類成癮人群,其實不過是被各類資本瞄準的獵物。 3,漫長的脫癮 最近幾年的新研究顯示,行為上癮和對某種物質上癮,雖然在大腦里機理類似,但也有區別。比如過量攝入糖是有害的,但糖顯然不像尼古丁和酒精那樣有毒。 無論是煙癮、酒癮、網癮,還是藥物成癮等等,既然成了癮,就須承認,自己是得病了,僅靠意志力,是很難成功對抗癮魔的。 從成癮的源頭來看,人們成癮的可能性既來自遺傳因素,也來自環境因素,比如藥物的可得性,壓力大,情緒問題,都會導致成癮。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生理學證據表明,青少年的大腦,特別是額葉區域,還未發育成熟,對藥物的反應比成人更敏感。 所以,擺脫上癮的最好方法是提前預防,遠離那些被確認成癮性和傷害性高的事物。 而對于已經成癮的人群來說,藥物和其他治療方法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比如,當人們想要擺脫煙草上癮的時候,可以去醫院的“戒煙門診”,戒煙門診會對吸煙者進行評估,包括吸煙情況、成癮情況和戒煙意愿等,針對個體情況制定個性化戒煙治療方案;相似的還有許多醫院開展的網絡成癮??崎T診,為網癮患者提供醫學咨詢。 脫癮還需要一些行為干預,積極向上的朋友和支持你的家人將是一份極大的助力。正面的心理暗示,健康的生活習慣,都會幫助你轉移注意力。 任何擺脫成癮的過程,都是一個漫長的反復的需要毅力的過程,某種程度來說,脫癮是否成功需要終身的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