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生氣是傷害自己,這可不是嚇人的。 生氣帶來的傷害到底有多大呢? 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曾經做過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九十的疾病都跟情緒有關系! 心理和生理,本身就是一對“孿生兄弟”,生氣的時候,不僅會帶來強烈的生理變化,而且產生的激素比其他情緒都復雜,還具有毒性。 在中醫看來,“怒則氣上”,血液上涌,會引起肝陽上亢,引起頭暈、面紅耳赤、頭暈甚至腦溢血等癥狀。 說到生氣,對肝的影響是最大的。那么生氣是如何影響肝的呢? 情志不遂:肝氣郁 情志不遂,也就是常常生氣、煩惱、憂郁,最易引起肝氣抑郁。其中,又分為三種情況:氣郁而結、氣郁化火以及肝郁生風。 氣郁而結,是因肝失調達所致。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調暢氣機,經常處于消極情緒的人,容易使肝的疏泄功能受影響,正如《靈柩》有言:“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情志不遂的人,肝氣郁結不解,進而使津液運行失去動力,津液運行異常,則會積聚“生痰”。痰阻于心,則血結;痰阻于胸,則胸痹。因此,肝氣郁結之人,常有胸肋疼痛、腹部疼痛等不適癥狀。 肝氣郁結不解,則會化火,即為“氣郁化火”。《丹溪心法》中提到:“氣有余便是火”,長期情志不遂的刺激,肝失疏泄,日積月累則生內火。因心主神明,當肝火上擾時,則心神不安,夜不能寐;若肝火擾于頭,則頭暈目眩;若肝火擾于肺,則引發咳嗽、胸痛。因此,情緒波動太大的人,時常出現以上癥狀,則屬肝氣郁化火導致。 另外,肝又屬于風木之臟,若肝郁不解,不僅會化火,還可生風。《素問》中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平時煩躁情緒多的人,容易出現口干口苦、失眠不安、面紅耳赤、頭暈目眩等癥狀,這些都是肝郁生風引起的。 以上三種情況屬于情志不遂給肝帶來的影響,而情志太過,也會給肝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個中機制又是如何呢? 情志太過:肝氣逆 情志太過,最終會導致肝氣逆。肝氣逆又分為兩種情況:肝氣上逆犯心肺、肝氣橫逆犯脾胃。 《內經》有言:“怒則氣上”,因肝主疏泄、調節氣機,若時常處于情志太過的狀態,會使得肝疏泄太過,導致肝氣逆亂。再加上氣火上逆,癥狀則更加顯著,如肝氣上逆犯心,會引發心悸;若肝氣上逆犯肺,則導致哮喘;如肝氣上擾于頭,還可引起頭痛、眩暈等癥狀。 除了肝氣上逆之外,肝氣橫逆也會引發多種不適。《景岳全書》有記載:“怒氣暴傷,肝氣未平而痞”,指的是肝氣橫逆犯脾,致使脾失升降,導致氣機不利。又有《素問》曰:“木郁之發,民病胃脘當心痛”,其中的“木郁”值指的就是“肝郁”,這句話的意思是肝氣橫逆犯胃,引起胃脹、胃痛。 肝氣郁結對身體的影響不容小覷,學會疏肝理氣是調理的關鍵,那么,中醫在疏肝理氣上,都有哪些方法呢? 3個方法,教你如何疏肝理氣 疏肝理氣方法之一,在于重視疏肝,肝調則和。肝氣疏泄,影響著其他臟腑正常功能,若肝氣通達,則氣機升降出入皆有序,其他臟腑的功能自然正常運行。對于明顯出現肝郁的病癥,可以使用疏肝之劑,以使肝氣暢通。 調暢肝氣的同時,莫忘扶正。因為肝失疏泄,實證居多,在疏肝的同時,應輔以補氣養血,以此扶正,這也是中醫上常說的“見肝治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道理。另一方面,肝臟有藏血功能,但也有賴于肝之疏泄功能,因此,在疏肝藥方中,需加入黨參、白術、枸杞子等藥材,調節肝郁的同時,還能緩解陰血耗傷之問題。 此外,疏肝解郁的同時,還應助以活血。因肝藏血,氣血的推動有賴于肝氣的疏泄,只有肝氣通達時,氣血才能正常運行。患者出現肝氣郁結的同時,常常會出現血液運行不暢、瘀滯不行等癥狀。因此,在疏肝藥方中加入當歸、丹參、川穹等,一來可以疏肝,二來可以活血。 要想肝氣調和,最主要的還是平常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不要動不動就生氣。 參考資料: 1. 向宏春.情志與傷肝之氣機[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10):60-62. 2. 《肝氣郁結,怎么辦?疏肝解郁,重在這5點!》.健康調養堂.2018-01-23 3. 《肝氣郁結了怎么辦?疏肝理氣,教你兩招》.中國中醫科學院門診部.2018-08-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