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有句“順口溜”描述其壇廟建筑,叫做“九壇八廟一口鐘”。北京現存的壇廟建筑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類建筑群。為什么稱其為一類建筑群?而不是一座或者一組。這是因為這一類壇廟建筑不是一處建筑群,而是由多處組成的一系列建筑群。 那么“九壇八廟一口鐘”具體都包含哪些建筑呢?讓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建筑歷史研究室研究館員李衛偉帶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九壇”都包括哪些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社稷壇、先農壇、先蠶壇,但這不是才七座嗎?這是因為有些壇里面不只有一座壇。 比如,在天壇里有一座著名的建筑叫做祈年殿,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祈谷壇,再加上圜丘壇,所以在天壇里面其實是有兩座壇。 祈年殿 圜丘壇 在先農壇里面也不只一座壇,除了先農壇之外,還有太歲壇,也就是現在被稱為太歲殿的地方。除此之外,現在先農壇體育場的位置上,也曾經存在過兩座壇,所有加起來是11座壇。因此,“九壇”并不真的只有九座壇,其實是一個虛數代表多的意思。 先農壇 圖片來源:圖說北京周錦聚/攝 與之不同,“八廟”則是一個實數,那么,其中都包括哪八座廟呢? 太廟 圖片來源:圖說北京 劉玉奎/攝 第一座是太廟,是祭祀歷代當朝皇帝祖先的地方。第二是孔廟又稱文廟,是祭祀先師孔子的廟宇。第三座是歷代帝王廟,從三皇五帝一直到明代集中祭祀歷朝歷代皇帝的地方。但是沒有清朝,因為清朝是在太廟當中祭祀,直至清朝滅亡,也就不再祭祀了。第四座是在故宮里面皇帝的家廟,叫做奉先殿。第五座廟也是在故宮里,叫傳心殿,是皇帝每年御經筵前行“祭告禮”的場所。 第六座是雍和宮,一定有很多人疑惑,雍和宮不是一個寺廟嗎?原來雍和宮在清代歷史上曾經用來祭祀雍正皇帝,所以它也是皇家祭祀祖先的場所之一。此外,雍和宮是喇嘛廟中非常重要的一座寺院,兩者融為一體使得雍和宮成了一個“例外”,也被計算在“八廟”之中。 第七座是壽皇殿,位于景山的后部。清代康熙皇帝把壽皇殿作為檢查射箭的場所。康熙死后,雍正皇帝把他的“御容”奉祀在殿中。乾隆登極后,又把雍正的“御容”也擺在殿中。這樣,殿內就有了二朝皇帝的圖像,該殿的作用也隨之重要起來了。當時的殿宇只有三楹跨度。乾隆皇帝決定改建壽皇殿,并規定作為奉祀“神御”的殿堂。 最后一座廟比較特殊,名為堂子,堂子是滿洲神廟的稱呼,祭祀的是清代所信奉的一種宗教薩滿教。它已經被拆除了,位置就在現在的北京貴賓樓所在地。 那么,“一口鐘”又指北京城的哪一口鐘呢?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就是大鐘寺的永樂大鐘。每逢干旱的時候,皇帝就要到大鐘寺進行祈雨,因此,這口鐘與“九壇八廟”在功能上具有較高的相似性。 圖片來源: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