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瘋狂成癮者》 來自東方極致 00:00 28:29 馬克·劉易斯博士,加拿大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多倫多大學榮譽教授、奈梅亨大學教授,師承新皮亞杰學派代表人物羅比 · 凱斯。至今已發表學術論文 50 余篇,同時是發展心理學專業刊物的編輯。著作有 《 情緒、發展和自我組織 》 《 欲望的生物學機制 》 等。馬克 · 劉易斯曾經是一個資深癮君子。在青少年時代,他嘗遍了幾十種不同的毒品,使得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全面崩潰。后來,他艱難地擺脫了毒品,重建人生,成為一名心理學家和腦科學家。在本書中,他以優美、深刻的文筆,講述了自己吸毒和戒毒的親身經歷,在描述主觀感受的同時,對毒癮的生理心理機制加以科學分析,幫助人們認識和利用成癮的原理,自主和積極地生活。成癮是復雜的生理和心理過程不斷演化的結果。人們嘗試毒品等成癮物質,最初通常是為了滿足某些心理需求;一旦染上毒癮,人的大腦就會在生理上被化學物質改造,使得毒癮很難戒掉,而從本質上來說,一切成癮都是通過學習改變生理的過程;通過化學物質激勵人的行為,是人類在漫長進化中形成的根本特征,這一特征如果運用得當,對個人的生活和成長也可以非常有益。正確對待成癮現象,就要求我們要看清它并善用它。 從作者的生活經歷,可以看出三種最為普遍的心理需求會導致人們使用毒品,分別是逃避恐俱、尋求歸屬和探索自我。作者在加拿大讀高中的時候,突然被父母安排轉入一家美國的軍事化管理的寄宿學校,位于馬薩諸塞州的泰博學院。這里的制度嚴厲枯燥、扼殺個性,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充滿了謅媚、欺凌、孤立和歧視。面對生活環境的重大改變,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本來就會感到不安,無可逃避的學校生活讓不安演變成恐懼。于是,作者開始偷偷摸摸地喝酒,喝強力咳嗽藥水,最后又抽上了大麻,希望借助這些藥物,暫時逃離讓人畏懼的生活。導致作者迷戀毒品的另一種心理根源是尋求歸屬感。人類是典型的社會性動物,我們需要感覺到自己是某個群體的一員,這會讓人覺得踏實和安全。作者高中畢業后,考入加州名校伯克利大學。像所有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一樣,他想要建立新的聯系,找到新的社會位置,更重要的,是找到新的伙伴,在小團體中實現歸屬感。當時是 1967 年, 1967 年的伯克利是個嬉皮士的圣地。一派迷亂和狂歡的氣氛。在作者眼中,似乎每一個有魅力有個性的人都在吸毒。他當然不能落后,不能被排斥在潮流之外,于是,他把大麻、 LSO 、致幻蘑菇、安非他命等毒品當成了與人交往的禮物。在朋友的不良影響下,作者接觸到了毒品之王一海洛因,并且一上來就用靜脈注射的極端方式。因過量吸毒,作者不得不休學,與家人關系也緊張起來。在父親的幫助下,作者決定擺脫那些虛幻的依賴,探索真正的自我。但他卻在時代和環境的影響下,選擇了錯誤的方式來尋求心理成長。作者隨家人來到東南亞生活了大約兩年。出于好奇,他在一個聚會中嘗試了一氧化二氮。作者由于經驗豐富,看出這種方式只不過是另一種吸毒的代名詞,但他由此產生了盲目的自信,錯誤地把吸毒經驗和控制能力劃上了等號。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控制,偶爾的失足不會造成傷害。這些關于自我的理念,導致作者在東南亞游歷時吸取了大量的鴉片制品,毒癮根深蒂固,再難戒除。二、“請神容易送神難”,毒品的三種生理機制這三種機制分別是調節興奮與抑制,樹立渴望與獎勵,改造神經和激素。大腦中包含無數的神經元,通過神經突觸互相連接。一種叫作神經遞質的化學物質經過神經突觸的道路,在神經元之間傳遞信息。使得神經元處于興奮或抑制兩種狀態,并影響周邊的神經元。毒品之所以能讓人產生各種體驗,就是腦細胞吸收外來的化學分子之后,神經遞質被改變了,大腦從常態轉向不正常的興奮或者抑制狀態。人腦的前額葉皮層是人類思考決策的地方,能實現工作記憶、決策和評價這三種功能。負責評價的部位,對決策和執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通常由一種叫作多巴胺的神經遞質來驅動,結果,那些能帶來大量多巴胺的事情,常常會讓我們的理智投降。每次使用毒品時,人體都能得到大劑量的多巴胺,在毒品上使得渴望和獎勵都被牢牢地固定一次又一次不停地重復,大腦中負責理智的部門被毒品調教成功,這就是成癮的本質。毒品還會改變大腦的神經和激素。多巴胺激勵大腦去反復地去搜尋和使用毒品,不斷強化與此相關的神經突觸,最后,成癮者的大腦只有兩種穩定狀態:對毒品的極度興奮和對其余一切的漠不關心。加上毒品對人體神經遞質的干擾,更讓戒毒變成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三種生理機制的改變,就是毒癮以及各種成癮難以戒除的生理基礎。人類的神經系統天然就會產生許多與毒品成分相似的神經遞質,就像我們在進化的道路上和魔鬼簽訂了契約。但這些天然麻醉劑對人類生活是有重要意義的。比如,大麻素會參與記憶、認知和運動控制的調節,而鴉片類物質被科學家們稱為“情緒分子”,在很大程度上,它們就是你的情感世界。只是這種原始的生理機制并不具備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才讓我們不假思索地追求獎賞,愛情、游戲、肥皂劇、財富和權力,都能讓人上癮,吸毒只不過是一種特別惡劣的成癮。人類的成癮體質并不可怕,在看清之后,我們就能夠利用它來幫助我們的生活。要回避的是惡性的成癮,要堅決對它說不,不能存有任何僥幸心理。具體的做法有積極預防、及時戒斷和尋求支持和監督。最重要的是加強自我鼓勵和自我監督。利用成癮指的是我們可以利用“獎賞”和學習的生理過程,去追求一些真正值得追求的事物。比如說,在他人努力去做積極有益的事情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給予獎賞。對自己也要及時獎賞,激勵自己不斷前進。此外,我們也絕不能忽視理智的力量。對我們自己來說,期待獎賞無可厚非,但如果做什么事都只依賴獎賞的激勵,那可能一輩子都成不了什么大事。1 .我們一般都覺得人類是個情感豐富的物種,實際上,最強烈、最原始的情緒只有那么幾種,在它們的驅使下,人會做出難以理喻的事情。 2 .人們總是企圖證明,自己能夠在吸毒這件事上把握自我、控制自我,總覺得自己是個例外。 3 .你的渴望和獎勵都被牢牢地固定在毒品上,一次又一次不停地重復,你大腦中負責理智的部門被毒品調教成功,這就是成癮的本質。 4 .大腦里的神經元絕不會全體一致行動,而是一些興奮,另一些抑制,此起彼伏,像個七嘴八舌的噪雜市場。如果哪天它們一致行動了,變成合唱效果,就會導致癲痛發作。 諾貝爾會議嘉賓、TED演講者、成癮研究專家、心理學教授馬克·劉易斯著,2017年4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頁 數 312 定 價 39.8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 2017年4月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
目錄1 內容簡介 2 作者簡介 3 媒體贊譽 4 目錄
內容簡介《瘋狂成癮者:TED腦科學家的戒癮成功之路》是《天生變態狂》姊妹篇,描寫了諾貝爾會議嘉賓、成癮研究專家、心理學教授輾轉多國體驗十幾種藥物、毒品,從墮落到戒癮的真實故事,綺麗而觸目驚心!《瘋狂成癮者:TED腦科學家的戒癮成功之路》被外媒譽為“首本從科學角度講述成癮經歷和機制的回憶錄”。 我們為什么如此受癮的驅動,要么臣服于它的擺弄,要么花費大量精力與之抗爭? 對藥物、愛情、性、香煙、肥皂劇、財富和智慧等的極度渴望就是成癮。《瘋狂成癮者:TED腦科學家的戒癮成功之路》以自傳體回憶錄的形式講述了一位腦科學教授年輕時墮入成癮深淵的原因及對多種藥物成癮的經歷,同時以簡明易懂的方式呈現了讓人“渴望”的東西如何對大腦起作用。徹底墮落的他在經受了多重打擊后開啟了自我救贖之路。最后,曾經的成癮者成了蜚聲國際的成癮研究專家。劉易斯想通過他的故事告訴我們:成癮是因為大腦有其先天的脆弱性,但是了解大腦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了解那些能打敗成癮的事情是什么、為什么以及它們如何作用。
作者簡介馬克·劉易斯(Marc Lewis)博士,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多倫多大學榮譽教授、奈梅亨大學教授,師承新皮亞杰學派代表人物羅比·凱斯。他至今已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同時是發展心理學專業刊物的編輯。著作有《情緒、發展和自我組織》《欲望的生物學機制》等。
媒體贊譽“引人入勝的個人史,關于絕望、失去和勝利的主題,巧妙地提及腦科學,對成癮困境的清晰思索…… 既對專家有所啟發,也適合普通人閱讀。” ———蓋博·馬特,醫學博士,著有《餓鬼王國:與成癮的親密接觸》 “劉易斯通過自己的鮮活而又不安的記憶,將成癮的生理學知識和心理學知識無縫融合。這是對這個充滿藥物與需要的世界的驚艷而寫實的一瞥。” ———喬治亞·斯特雷特 “《瘋狂成癮者》可能是自托馬斯· 德· 昆西的著作《一個英國癮君子的自白》以來非常棒的具有原創性和啟發性的成癮回憶錄。它能從眾多同類題材的平庸之作中脫穎而出,不僅因為它流動的智慧和微妙的風格,還因為作者的獨特視角。” ——— 《修復》 “《瘋狂成癮者》非常努力地成為(虛度青春的) 日記和藥物成癮的神經學教科書。” ———《溫尼伯自由報》 “成癮回憶錄的反對者抱怨這個引人注目的題材已被榨干…… 在《瘋狂成癮者》中,馬克·劉易斯機智地用新方法通過了檢驗———一本關于成癮的神經化學方面的入門讀物…… 漫長的墮落和逐漸的康復本身就是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劉易斯也把故事講得很好。對于這一題材的懷疑者來說,劉易斯提供的教材綽綽有余。” ———《渥太華日報》 “《瘋狂成癮者》令人信服,對于努力克服成癮的讀者來說,劉易斯先生的機制觀很可能足夠新穎,能激發他們去尋找現在可享受的幸福。” ———《華爾街日報》 “馬克·劉易斯的《瘋狂成癮者》是個解密高手…… 有相當新的科學內容。劉易斯對他所在的領域有清晰的了解。” ———《澳大利亞人報》 “有著和奧利弗· 薩克斯的個案研究一樣奇特、直接、藝術的筆觸,因其主題構成而愈加才華橫溢。” ———《英國衛報》 “在泛濫的同類題材中令人驚喜且著迷。” ———《波士頓環球報》 “從鴉片管到眶額皮層,劉易斯博士將個人經歷與大腦活動無縫銜接,用敘事性的手法解釋了成癮行為的神經機制。” ——《科克斯書評》 “《瘋狂成癮者》描寫細致,令人回味,劉易斯博士將科學知識、身份認同、主觀世界與意義追尋等雜糅到一起,體現了成癮的誘惑與危險。” ——《出版人周刊》
目錄第一部分泰博學院記 第一章改變狀態 / 003 第二章失控 / 023 第三章飛蛾撲火 / 038 第四章多巴胺與欲望:一個浪漫插曲 / 054 第二部分加州生與死 第五章告別低潮 / 065 第六章致幻劑,性,暴力 / 088 第七章迷幻的終章:警察與天使 / 111 第八章海洛因,三人組,死亡之眠 / 123 第九章沉淪 / 141 第三部分飄來飄去 第十章旅行開闊心胸 / 165 第十一章意識的失去與找回 / 188 第十二章鴉片地 / 208 第四部分疾病與健康 第十三章老鼠樂園的夜生活 / 233 第十四章罪與罰 / 249 第十五章治愈 / 285 后記 / 296 致謝 / 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