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二:'搶紅包開掛軟件'導致封號 微信開發的搶紅包功能本意是增加大家的互動而設計的一個娛樂功能。然而卻有用戶把搶紅包當做了一種商業行為,微信上有紅包搶不到內心就會出現反常的感受。也有可能是好勝心作祟,有些用戶不能錯過每一個紅包,于是就想出了安裝搶紅包的開掛軟件。 行為三:凡是在微信涉嫌網絡詐騙的,都會被封號 詐騙是一種利用他人的無知和恐懼來騙取錢財的不法行為,它會造成社會的動蕩不安,更會給受害者的生活帶來致命性的摧殘和身心健康的迫害。所以,一旦涉嫌詐騙,那一定是嚴厲打擊和懲罰的,在情節嚴重的情況下還需要負一定的刑事責任。 那么,像微信這樣人人都在使用的社交平臺,更可能魚龍混雜,好人壞人都有。所以,就有一些不法分子打著擦邊球的主意在微信上實施網絡詐騙,而這不利于微信健康和安全的社交環境的建設。因此,一旦暴露出一絲與網絡詐騙相關的蛛絲馬跡,微信官方就會立即封號。 行為四:散播謠言直接封號 還有,如果隨意散播謠言,微信官方都會第一時間封鎖。在網絡越來越發達的時代,人們的發言權也更加的自由了,然而,這卻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人們能暢所欲言、能各抒己見、能向政府表達民意,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出現將一個人、一件事迅速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的情況。 而一些非真實的言論也能迅速散播至全國各地,嚴重的則會給社會帶來恐慌,比如之前因日本的核泄漏加上人們的謠言傳播,人們搶空了市場上所有的鹽,直接助推了鹽價的上漲,最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的混亂。所以,凡是隨意散播謠言的,特別是涉及了國家安全、國家主權等有關的言論,信息都會迅速被微信封鎖,并被微信官方封號。 行為五:頻繁發布廣告被多人投訴,封號 最后,如果頻繁發布廣告而被多數人舉報和投訴的,微信官方也會立即封號。在人口紅利的時代,人們都愛說'人脈就是錢脈',所以人越多的地方,就越有機會賺到快錢。所以,在微信這樣有著巨大人口流量的平臺,也就出現了像'微商'這樣的營銷新模式。許多想創業想賺錢的人也都蜂擁而來,人們毫無忌諱地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刷廣告,甚至隨意添加他人或者瘋狂群發與廣告相關的消息,這直接導致了其它微信用戶利益被侵犯。因為微信本該是一個平凡的社交圈子,卻因為微商的存在而變得有些商業化。所以,為了營造良好社交環境,倘若過度刷廣告就會被微信官方封號。 微信作為一個社交平臺,生態環境需要十幾億用戶們去共同維護,騰訊作為平臺監管者,對于破壞游戲規則的行為絕不會容忍,希望這五種行為大家不要去觸犯,以防用了幾年的微信號被處以永久封號的結局。那么,你覺得還有哪些行為可能會被微信官方封號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