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權本平臺發布 母愛之憂 文/周津 版式設計/湛藍 主播/眉如遠山 圖源/網絡 多年以后,我從沒想過我會成為一個這樣的人。 憂思重重,一顆心全都牽掛在一個小娃娃身上。孩子小時候晚上莫名地啼哭讓我驚恐;慢慢長大了,他吃少了擔心他營養不良,吃多了又怕他肚子不舒服會很難受;牽著過馬路怕汽車沒有眼睛看不見他;去人多的地方玩,又怕一不小心我就把他弄丟了……如此種種,讓我感覺我不像是原來的我了,可是我本身沒有變化啊!如果硬要說有,那便是因為我做了母親。 所有的母親,隨著孩子的誕生,對自己的子女都有這種近乎天性的恐懼與擔憂吧!而正是這種恐懼與擔憂,才真正體現了她們內心最真摯的愛!所謂“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就是如此了。想想我的媽媽,我的奶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小時候,在奶奶家呆的日子很多。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年叔叔即將從廣東回家。聽了這個消息后,奶奶很早就站在院子里水泥地邊緣的最高處,往叔叔回家的方向翹首張望,那時候手機還不像現在這么普遍。并不知叔叔到家的準確時間,但她就一直這樣地看著、期盼著。直到遠處的電線桿旁出現的那個影子越走越近,她臉上的表情才漸漸放松下來,踮起的腳尖,瞇縫著的眼睛才算稍稍放松了一些。 再大些,我上了初中,因為本身膽子不大,加之村里老人給自己講述過各類神話傳說和鬼故事,每當黑夜來臨,先入為主的事物無形中帶給自己的壓迫感是那么深刻。以至于每晚下自習后,那種無形的恐懼感就襲來,直到轉過路口,遠遠地望見奶奶家門口昏黃的燈光,知道門內有一個等候自己的人,才讓我安心下來。這種期待與被期待,給了我莫大的勇氣,離家幾百米的路程走起來竟然有一種滿滿的幸福感。 工作的前兩年,在離家五六里路的一個小學教書。上下班要經過一條偏僻的小路,家就在前面了,彼時雖然年歲逐增,可膽子卻一點也沒變大。每每看到媽媽打開大門,站在門口張望的情景,都讓我的心里泛起一陣又一陣的暖意。 現在,我離家百里有余。閑時回家,若是提前打好了招呼,媽媽必定會在門口等待。而我在享受被她等待時,又期待能看到她眼中突然閃現的光彩。所以,現在臨時決定回家,便不再和她打招呼,只等我走進門,她從房間匆匆跑出,爾后驚詫地問:“今天怎么有時間回家?”然后相視一笑。但是,當我離開娘家回鄱陽的時候,我倆都沒有了開玩笑的好心情,我看著后視鏡里他們的影子越來越小才慢慢關上車窗,他們注視著我的車子轉過路口,被樹木遮擋得再也看不見,才會默默轉身走進門內。 龍應臺在她的《目送》里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但是當了母親才知道,哪怕孩子說了不用追,不用擔心,不用憂慮,可還是放心不下地要去擔憂孩子們過得好不好,活得累不累,有沒有照顧好自己。每次打電話,他們翻來覆去問得最多的也就是這些話了,以至于聊到最后沒話聊,但是每隔一段時間卻又想回家,大概是因為母親的思念和牽掛,母親的等待讓我留戀不已吧! 又到冬天了,我的媽媽,是否又在家中擔憂著我:天氣寒冷,是否穿了足夠保暖的衣服?鼻炎是否又發作了?念著念著,淚如雨下…… 作者簡介 周津,鄱陽思源實驗學校教師。喜讀書,好書法,愛旅游。心中丘壑,筆里乾坤,以筆為馬,游走天下。 主播簡介 眉如遠山:在童真世界盡享工作的樂趣,閑暇時,讀幾段小文,彈幾首曲子,用聲音傳遞情感,在旋律中感悟生命的歡欣。 香落塵外管理團隊 主編:湛藍 總監: 犇 徐和生 顧問:劉向東 龔建明 蔣新民 崔加榮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張建華 特邀顧問:喬延鳳 排版:強哥 鳳尾 審稿一組: 銅豌豆 柳外斜陽 蓮之愛 審稿二組:連云雷 風碎倒影 無兮 終審,校對:煙花 清歡 播音:從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過往云煙 葉兒 佳石 自在花開 稿費:湛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