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君(ID:zhuomojun)——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擊標題下藍字“琢磨君”關注,我們將持續為您提供有價值、正能量的國學文章。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言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聽人勸,吃飽飯,不是所有智慧的獲取都要依靠“吃一塹長一智”;學習借鑒古人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事半功倍。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先跟著古人學習智慧,就是“利其器”,即用知識武裝大腦,然后才能更好地“善其事”。老祖宗留下的以下三條古訓,教我們智慧做人,少走彎路。讀懂了這三條古訓,也就讀懂了一半的人生,自然福氣多多! 1、關于交友, 先淡后濃,先疏后親,先遠后近,交友道也。——《小窗幽記·集醒篇》 釋義:交朋友的滋味要由淡薄而濃郁,由疏遠而親近,由接觸而相知,這是交朋友的方法。 曾國藩說:“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所以我們把握好交友原則,慎重交友,多交良師益友,遠離損友壞友,才能事業順利,心情舒暢,自然福氣多多。 哪種交友原則更好呢?《小窗幽記》告訴大家,交朋友時候,最好是先淡后濃,先疏后親,先遠后近。為什么要這樣呢?因為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很多人表面上和你稱兄道弟,其實他們交友懷有目的,與人熱得快,也冷得快。所以,與他人交往,與其最后輕易地疏遠分手,不如起初慎重一些,不輕易讓他人親近。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如果你過于熱情交友,他人也會懷疑你居心不良。 真正的友情是經得住時間和距離的考驗的,友情淡如水,不摻雜利益,更能歷久彌堅,細水長流。況且,一個人,由陌生人到好朋友也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需要慢慢磨合,打磨好了,便可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 2、關于處世,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嗜。此是涉世一極樂法。——《菜根譚》 釋義:在狹窄的路上行走,要留出一步讓別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飯菜,要留出點讓別人分享。這是讓你最快樂的處世方法之一。 古語云:“一爭兩丑,一讓兩有”,爭的結果是兩敗俱傷,讓的結果是和氣生財。所以說,為人處世之道,以和為貴,就如《菜根譚》所說,讓點路給被人走,分享點好處給他人,與人為善,于己為善。 清朝康熙年間,有位大臣叫張英(張廷玉的父親),他老家人與鄰居發生了宅基地糾紛,還打上了官司。張家人便寫信給遠在京城做官的張英,讓他幫忙找點關系。但張英只回復了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看后豁然開朗,主動退讓了三尺。鄰居家見狀深受感動,也向后退讓三尺,這便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即今天的安徽桐城文廟“六尺巷”景點。 人生,一不積財,二不積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少與人發生爭執,少接下仇恨,以和為貴,吃點虧也無妨,吃虧是福,而這便是最快樂的處世妙法! 3、關于善惡, 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太上感應篇》 釋義:人的災禍和幸福不是注定的,完全是由自己招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像人影緊跟著形體一樣,絕不差錯。 人生的福報不是燒香拜佛求來的,而是積極作為準求來的,即多行善積德,才能福報深厚。正如《易傳》里面所講:“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積累多了,就會有吉慶,不善積累多了,就會有災殃。 明白了善惡與福禍的關系后,我們又該如何做呢? 琢磨君認為,我們應該按照蜀漢昭烈帝劉備所說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即不要認為壞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認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因為小善事積累多了,就是大善大德;小惡事積累多了,就是大惡大禍。 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我們平日里多存善心,從行小善開始,日行一善,日省一過。比如,不說臟活,不亂扔垃圾,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拾金不昧;每日反思自己身上的毛病,并努力改正等等。一個人,善言善行積累多了,自然福報多多。 人生之交友、處世、善惡,都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如果處理正確恰當了,便會幸福美滿,福報多多。所以說,我們讀懂了以上老祖宗的三條古訓,也就讀懂了一半的人生,因為這三條古訓可以教我們智慧做人,少走許多彎路!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朋友們,您認為老祖宗的話對你有幫助嗎?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