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腎臟腑工能是相互滋補的,脾胃好吸收的精華才能營養(yǎng)腎臟,腎掌控著先天精氣,腎陽充足能夠溫煦體質,也能促進脾胃的運行,所以在藥用上,脾腎是相關,不能忽視單獨調節(jié)。 在調理上,我們注重調節(jié)脾腎的陽氣不管是腎還是脾,任何一個臟腑陽氣不足,都會累積另一臟腑,脾腎陽虛的癥狀就會非常明顯,大多數(shù)表現(xiàn)為:怕冷、拉肚子、臉色旁白、身重無力、腰酸腿軟等癥狀。治療上用溫陽便可,如附子、山藥、巴戟天、肉桂、補骨脂或韭菜籽等藥物,能很好的調節(jié)脾腎陽虛。 但是,很多也有并發(fā)癥,如水腫、痰濕,在用藥方面就得調整,一定是從陽氣入手,改善陽虛水腫、肥胖、水飲凌心心悸、頭暈等癥狀,方子有很多,如真武湯
有些患者出現(xiàn)晨起拉肚子的現(xiàn)象,這是臟腑虛寒比較久的了,晨起腹瀉,代表方劑有四神丸,這類患者往往體寒,腰膝冷痛,姓欲差,長期的腹瀉,無精打采,很多是久病了,最后導致臟腑衰退。 特別還有一些腰痛、頸椎病這些,其實就是正氣衰退,產生的疼痛,除了調理,作息和欲望是要抑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