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以北魏最為精美。它是由鮮卑族進入中原后,學習漢族文化,然后將漢字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而逐漸形成了一種書體。在經過不久的發展后,形成幾種類型,大體可分為碑刻、墓志、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魏碑書法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明珠,在書法界里別樹一幟。 歷史的長河中,魏碑書法作為整個南北朝時期出現的碑刻新書體,其中碑版墓志、塔銘造像題記、摩崖石刻數以千萬計,遺跡十分豐富。魏碑書法在整個書法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它上承漢隸,下啟唐楷。 當它以樸茂雄強的面目初現時,完全區別于東晉王羲之圓媚潤甜的書風,以洛陽龍門石刻的窮鄉女兒造像為代表,表現出了大樸不雕、樸素率真的民間氣息,充分顯示出了它的藝術魅力。 魏碑書法的書寫特點與藝術成就(一)魏碑書法的書寫特點 近年來,隨著大量魏晉時期的碑刻出土,魏碑書法也受到了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喜愛,再加上人們對于魏碑書法的研究越來越專業化、系統化,從而能夠較全面的學習到魏碑書法。于是很多人先從唐楷學起,一旦楷書的平正用筆掌握了之后,人們就會選擇學習魏碑書法,而魏碑書法的書寫特點主要有以下幾種: ·方圓兼備 朱書墓表為古人手寫原跡,具有極強的書寫筆意。筆畫的起筆和轉折處方圓兼備,并非如碑刻版本那樣都是鋒芒畢露的方筆。 ·曲直相輔 筆畫的行筆過程中,直線與曲線兼而有之,較之碑刻版本中方硬挺直的線條,顯得更加生動。 ·輕重有度 用筆上,除了線條粗細的變化外,還能清楚地觀察到筆墨的濃淡變化和用筆的輕重,比起碑刻本平板、簡化的用筆,這不得不說又是一大顯著的特征。 ·筆意糅合 用筆輕松靈動,筆畫與筆畫之間牽連銜接,多有行書和隸書筆意,在朱書墓表的作品中體現得更加直觀。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由于北魏時期人們的生活習慣是席地而坐,寫字時在低矮的幾案上,必然手臂懸空,方能運筆寫字。而我們今天的寫字條件要比古人好很多,因為我們有桌子、椅子,因此也出現了臥腕、枕腕等。但我們書寫魏碑大字時應采用懸腕的姿勢才能夠達到運筆自如,產生比較好的效果。 (二)魏碑書法的藝術成就 在我國書法史上,魏碑書法的藝術成就有著崇高的地位。因為它在藝術方面,有著與其它時代完全不同的特點,其行筆沉著迅疾、點畫峻利,穿插避讓,撇捺伸展頗具隸意。在結體方面多呈現扁方形,厚重穩健,錯落有致,由此開創了新的審美書風,展現了一個時代的書法藝術高峰,歷來的書法家們都對其賦予了極高的評價。 康有為曾在《廣藝舟雙楫》中總結了南北朝書法藝術特點為十美,即:
康有為非常生動的全面概括了魏碑的筆法、結構和藝術特點等,魏碑書法結體獨特逸趣橫生,風格上的千變萬化,似天馬行空的發散思維,體現出人在精神層面上的閑適和高遠。同時也為后來唐楷的發展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魏碑在我國書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魏碑書法的后世發展:經歷了沉寂與再度興起魏碑在后世的發展中經歷了從沉寂到再度興起的過程,它的沉寂是因為受到了社會審美風氣的變化和統治者政策的影響,使魏碑書法在南北朝之后一直到清初都處于默默無聞。 (一)魏碑書法的沉寂 魏碑在復雜多變的文化環境中,孕育出了其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但隨著北魏以及南北朝的消亡,魏碑在隋唐以后沉寂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這一切則是因為儒家思想的影響。唐朝建立之初,統治者需要統一思想,鞏固統治,在思想上重建儒家的“中庸之道”,而“中庸”思想則導致社會的審美風尚發生了轉變,促使社會在審美和藝術上形成了傳統的“中和之美、協調之美”等和諧統一的美學思維,從而深深影響了書法的審美風尚。 因為統治者勵精圖治和嚴謹的治世精神,在書法藝術上的表現就是,創新能代表時代精神的書風。而在唐朝“尚法”的書法大環境下,書法藝術就轉向了追求法度工整之美。當時文人士大夫對于六朝碑板的雄強渾厚,魏碑書法的拙樸荒野和不受拘束的藝術風格產生排斥,他們反對偏激和過猶不及。 唐楷:莊重大方,用筆強健有力。 經過改良后,唐楷達到了法度森嚴的極致,它莊重大方,用筆強健有力,迎合了統治者和當時社會的審美要求。自此,魏碑書法開始沉寂于歷史的長河中,在乾隆、嘉慶之前,文人書法家幾乎遺忘了曾經輝煌興盛的魏碑書法。 (二)魏碑書法的再度興起 清代中期以后,由于明末延續下來的帖學書風逐漸由盛轉衰,碑學開始興起。到了清代后期,因為列強的入侵,造成社會動蕩,國力的衰弱和政府的腐敗無能,促使一大批激進的國人開始自覺萌發救國的熱情。此時,書法界也興起了反“二王”、興碑學的強盛之風,社會的審美風尚開始發生轉變。 這對于當時不滿帖學束縛的書法家而言,其影響力和號召力是極大的。一時間,涌現出了大量碑學的踐行者,再加上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等人的鼓吹,為書法革新聚集了力量,碑學再度興盛了起來,并且進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而魏碑的陽剛之美則給衰弱的清代書壇注入了生命活力。 魏碑書法對當代楷書創作所帶來的影響當代社會民主而自由,人們的思想活躍,因此藝術形式多元并存,藝術類型的發展呈現出繽紛多彩的景象,而作為書法藝術所要追求的藝術風格也呈現出明顯的時代性。“唐楷”所代表的那個時代的藝術審美已經不再符合當代的審美觀念,因為審美具有時代性,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表達都存在于那個時代。 正如魏碑書法在唐楷出現后,長期受到冷落,而當代則是唐楷受到冷落,魏碑楷書流行,正是暗合了這個時代的藝術節拍。魏碑楷書的“自由精神”豐富了“今楷”的藝術風格,它自然古拙的字形給書法家創作提供了極大的想象空間,并且魏楷的古樸渾厚、大氣開張、表現力極強的線條也給人們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更能吸引觀賞者的眼球。同時也滿足了一些人另辟蹊徑、標新立異的審美要求。 因此它的審美符合了當代楷書家的審美觀,從而發展和興盛了起來。而當代楷書家在學習楷書的時候有些是直接學習魏碑書法,有些則是先學唐楷而后再學魏碑。 因此當代楷書創作受到了魏碑風格的沖擊,魏碑書風的研究借鑒。在展覽中也經常見到各種新奇的楷書變體,從用筆、結體、到章法形式上花樣繁多。很多作品都去掉了魏碑的糟粕,將原本刀砍斧剁金石氣的方切,用筆轉化為自然的毛筆書寫。只不過不少人過分低估了魏碑書體本身的技術含量,誤以為寫得像魏碑就一定是魏碑了,他們進行書寫時用程式化、機械化的簡單技法加以操作,但這樣一來不免失去魏碑書法本質的美感。 因為缺乏細致深入的研究與思考,只能得形質,會顯得呆板十足。因此我們需要深入研究魏碑的二次書刻和歷史痕跡對字體的影響,抓住魏碑藝術的本質美,要從魏碑楷書中去吸取營養,在魏碑“自由精神”的基礎上繼續去探索字體新的表現形式。 |
|
來自: mengk4fz0yyf5h > 《書法欣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