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時間管理大師做過一次演講。他首先做了一個小實驗:拿出一個廣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并開始一塊一塊地往里面放拳頭大小的石塊,直到石塊高出瓶口,再放不下為止。他問:“瓶子滿了嗎?” 所有的人都答道:“滿了。” 時間管理大師反問:“真的?”接著,他從桌下拿出一桶礫石,把礫石繼續往瓶子里加,礫石填滿了大石塊之間的空隙。直到礫石再也放不進去了,他又問:“現在瓶子滿了嗎?”這次,眾人若有所悟地說:“可能還沒有。” 這位大師笑了笑,又伸手從桌下拿出一桶沙子,開始慢慢倒進玻璃瓶。然后,他又指著再也填不進去沙子的瓶子問:“滿了嗎?” 有的人說滿了,有的人說沒滿。大師并沒有說誰對誰錯,只是拿來一個水壺,開始往瓶子里加水,直到水面與瓶口齊平。接著,大師問道:“那么,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領悟到什么呢?”一個人發言說:“它告訴我們,無論你的時間表多么緊湊,如果你確實努力了,你就可以做更多的事!” “不!”大師說,“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這例子要告訴我們: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塊,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進瓶子里。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塊呢?與你愛人共度時光?你的信仰、教育、夢想?切記,時間要優先分配給這些“大石塊”!” 為了明確什么才是‘大石塊’,我們可以借助“時間四象限”這個工具。我們幾乎可以將所有的事情都歸為四類:一是緊急并且重要的事情;而是不緊急但是重要的事情;三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四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我們將這四類事情分別放入四個象限中,如下所述: 第一象限:緊急而重要的事情,是一定要優先去做的事情,比如重要會議或工作、接待重要的人物等,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第二象限:不緊急但很重要的事情,比如經營家庭和諧、學習、培訓、休閑、陪客戶逛街、積累人脈等,是重要的事情。 第三象限: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比如報告、會議、應酬,打麻將偏偏三缺一等,常常讓我們感到很無奈。 第四象限: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比如發呆、上網、閑聊、閑逛、逃避性活動等,是多余的、毫無意義的。 從上述中,我們很容易看出: 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壁壘分明、相互獨立,要區分它們是非常容易的;而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區分起來就比較困難了,第三項象對我們的欺騙性是最大的,它很緊急的表面現象造成了重要的假象,我們很容易在上面浪費大量的時間。要把緊急和重要區分開,我們可以借助一個標準,即價值觀。比如,一個人認為事業是他生命的支柱,那么戀人使性子,命令他立刻去陪她,這對于他來說可能就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歸屬于第三象限。相反,如果一個以家庭為生命依托的人,這件事就應該歸屬于第二象限了。 那么,對于這四個象限,我們應該怎樣分配時間才算合理呢? (1)時間優先分配給第一象限。毫無疑問,第一象限是我們首先要分配時間去處理的事情。比如,與外商談判,卻發現語言不通,那么找一個專業的翻譯人員就是緊急而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們也沒有必要一想到這類事情就憂心忡忡,因為生活中,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各種因素在同一個時空出現,相關條件都具備時,這種情況才會出現。 (2)投資第二象限。該象限內的事情很重要,但不緊急,因此我們有充裕的時間去準備,有充裕的時間去做好。因此,對于第二象限,我們的時間分配原則是:重點分配。因為它的投資回報才是最大的。 第二象限的回報最高,最值得我們投入時間。對它的投入能夠使我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得更加快樂。它的作用遠遠地超出我們的想象。 (3)跳出第三象限。第三象限事件的緊急性最容易蒙蔽人,最容易纏得我們難以脫身。例如,打麻將的時候三缺一,只要一玩起來就很難脫身,沒有什么意義不說,還會浪費大量時間。一句話,將時間投入第三象限是吃力不討好的,因此,我們要從第三象限中跳出來。 (4)放棄第四象限。家長往往禁止孩子沉迷游戲,因為沉迷游戲就歸屬于第四象限。它們往往是沒有人生目標、沒有追求的人打發時間才會去做的。然而,有幾個事項是不屬于這個象限的:比如說我們去運動,參加學習、培訓,必要的休閑,這都是不緊急,但是重要的事情,因此不屬于第四象限。 時間有限,我們一定要分清楚對自己來說,什么是“大石塊”,什么是“礫石”,什么是“沙子”,什么是“水”,把時間用到該用的。能為我們帶來更多回報的事情上。 |
|